以旧换新启动绿色消费新引擎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扩大内需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明年重点任务之一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会议还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着眼当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是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主动选择,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是更高效率促进经济循环的关键支撑。

今年以来,为加快消费升级并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以旧换新绿色消费,成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绿色发展的具体着力点。从3月国务院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到7月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再到11月启动的中国国际精品消费月活动,这些政策措施的相继实施,不仅有效释放了消费潜力,还进一步优化了消费结构,推动了消费和产业结构的双重转型。这些举措为我国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推动了经济持续发展,并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潜力,释放市场活力。以旧换新政策作为一项有效的市场激励措施,通过政策补贴、价格优惠等方式,降低了消费者换购新产品的成本门槛,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居民的消费热情、释放了消费潜力。消费潜力的提升也进一步带动了消费市场的更新。许多家庭借助以旧换新的政策优惠,将家中老旧且能效低的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更新升级为功能更强、性能更优的新型产品,从而推动了耐用品市场的迭代更新进程。特别是在家电领域,以旧换新政策可以激励消费者主动淘汰那些高能耗的旧电器,转而选择更加节能、环保且智能化的新型家电,这一转变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民众的生活品质,还促进了家庭能耗结构的优化调整。由此可见,以旧换新政策是推动消费升级、激活市场潜能的重要驱动力。

以旧换新促进绿色消费,引导可持续发展。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激励下,广大消费者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电器等绿色产品。这不仅为消费者们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实惠,更让每一位参与者成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此外,在参与以旧换新活动的过程中,消费者会更加深入地了解绿色产品的优势和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这种消费行为的转变,进一步推动了社会整体环保意识的提升,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民生基础,从而引领社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以旧换新提升消费体验,拉近智慧生活。以旧换新政策在家居与电子产品领域扮演了加速智能化设备普及的重要角色。在该政策的支持下,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拥抱5G智能手机、智慧家居系统等前沿产品,这不仅显著提升了消费体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娱乐、学习、工作等选择,更让消费者能够畅享便捷、智能的现代生活方式。例如,消费者可以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实现远程控制、语音交互等功能;智能手表能够实时监测健康数据,提供运动建议,成为消费者健康管理的好帮手;智能门锁则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提升了家庭的安全性。通过以旧换新,消费者能够轻松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从而更好地满足其对多样性、高品质生活的消费需求。智能化设备的普及,不仅促进了消费者个人生活品质的提升,还进一步推动了数字化生活的广泛应用,助力社会加速迈向更加智慧、便捷的未来。

积极运用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旧换新助力产业转型,推动结构升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推动,而以旧换新政策通过激发市场需求,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推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普及。通过这一政策,传统产业不仅加速了产品更新换代,还激发了技术创新的活力,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以旧换新反映市场需求变化的同时,也促进了产业链各环节的协调发展。随着旧产品和技术的逐步淘汰,企业积极采用更高效、智能的新设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加速了产业转型升级。

以旧换新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构建循环经济。政策通过促进过时产品的更新换代,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对原材料的消耗和浪费,并加速资源的循环流转。在消费、生产和再生产环节中,以旧换新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再利用,为构建循环经济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随着企业逐步采用更加高效、环保的新技术和设备,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大大减少。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不断深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实现了协同创新,推动绿色可持续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吴少辉、张紫琼,分别系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任研究员、黑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大数据与决策分析研究中心成员,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黑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大数据与决策分析研究中心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