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过马路被撞重伤,女儿目睹惨祸应激病倒身亡


因被执行人名下无银行存款、车辆、房屋等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执行人也无法提供被执行人名下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只得暂时终结执行程序。日前,甘肃的彭先生再次收到了法院的终结执行裁定书,其母车祸身亡赔偿问题仍无着落。

6年前,彭先生的母亲在自家门口不幸被当地另一村民驾车撞成一级伤残,彭先生年轻的妹妹因目睹母亲被撞而引发应激性心脏疾病于数天后身亡。其母在救治过程中花费大笔医疗及护理费用,如今生活无法自理,尽管各级部门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关怀,但仍欠下了数十万元的债务。

事发后,当地法院依照警方的责任认定判令肇事者承担交通事故的六成责任,但执行问题难住了彭家人。

反被起诉:

肇事者无法及时履行生效判决,事故伤者家庭欠款数十万遭起诉

“实际上,事情发生后各级职能部门也在经济上给我们帮助了很多,但实在是给我妈治病花了太多的钱,我家本来就不富裕。”彭先生表示,事情发生后,母亲长期在医院治疗,很长一段时间命悬一线,而妹妹也突然离世,这让彭家的生活乱了套,他本来的事业只好放弃,家里的经济更加拮据。但其母亲的伤情严重,治疗一刻也耽误不得。

彭先生说,事发后,肇事车辆交强险赔付了12万元,李某某支付了8万元。但对于其母亲的治疗和护理费用来讲仅是杯水车薪,于是,他开始到处借款,正规的银行、网贷、亲朋好友几乎借了个遍,还曾通过水滴筹等平台筹集医疗费,但仍然无法供给源源不断的各类花销。

彭家在经济上的困难也得到了当地各级部门的重视,民政救助、司法救助,甚至医院也通过医疗救助程序为彭家人减免了部分医疗费用,“就是减免后我们还是欠医院近20万元。”彭先生说,肇事司机在当地一家知名企业上班,每个月有数千元收入,所以对方没有资产的说法说不通,但在最早的时候,法院曾在没有征得彭家人同意的情况下提出被执行人每月支付彭家1000元,“钱是打到法院,我们再到法院领,我们也拗不过法院。近两年我把这事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了一次,这1000元涨到了2500元,从开始到现在这个钱一共就6万左右。”

据彭先生介绍,数年来他母亲包括治疗费及护理费等共计花去了150万元左右,各种救助、借款等加起来一共六七十万元。自2023年开始,多家金融机构因他还不上借款将其起诉,而此前曾护理其母亲的护工张女士也因彭家迟迟支付不了护理费而起诉了彭家。

“如果对方能及时支付,有些借款就不会产生,绝不会像现在一样欠这么多债,我们普普通通的农村人也不可能成为被告被执行人。”彭先生表示,一场事故导致家人又死又伤,到头来还欠下这么大的债务,他和家人都不知道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执行法官:

目前没有好的办法,不能因执行导致被执行人无法正常生活

有关此案,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尝试联系肇事者李某某无果后,联系到了皋兰县人民法院负责执行的魏法官。

“他们也确实有实际困难,但两边都是农民,目前没有好的办法。”魏法官表示,被执行人李某某在当地厂子打工,并不是正式工,一个月确实有5000多元收入,但每个月扣2500元给彭家,也没有其他更多的收入,每年还有设备检修期间没有班上,“如果把他的工资都扣完了,他可能就不上班了,那到时候啥也没了,他也生活不下去了。”

魏法官表示,包括司法救助、民政救助在内的各部门已经给了补助,而且银行起诉彭家的案子执行也是自己主管,“这个都调解了,暂时几乎没有执行过一分钱。”魏法官也表达了对彭家遭遇的同情,但各种救助政策彭家已享受。截至目前,法院层面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此事。而对于彭家人提出的李某某妻弟2022年全款买房,李某某或存在转移资产行为的说法,魏法官称,听说李某某妻弟家中有拆迁补偿,没有证据证明李某某出资。“他们还提出让国家先拿出这笔钱给他们救急,然后在慢慢找李某某追偿,这不现实,国家的补偿是有标准的。”魏法官表示,由于彭家一直认为皋兰县法院执行不力,上级已指定由安宁区人民法院继续执行此案。

随后,记者多次尝试联系安宁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高法官未果。

业内人士:

执行难问题久已存在,破解执行难需综合施策

“民事执行难的现状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涉及法律、社会、经济等多个层面。”记者采访到一名执行法官,他表示,业内有说法称近四成的执行案件的债务人是没有财产的,这说法甚至有些保守。

这位法官表示,时下执行难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债务人无力偿还,这是民事执行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债务人可能因经营不善、投资失败或其他原因导致经济状况恶化,无力偿还债务。在此情况下,即使法院作出有利于债权人的判决,也难以得到有效执行;其次,债务人隐匿财产,有些债务人为了逃避债务,会采取隐匿、转移财产等手段,导致法院无法查找到可供执行的财产,这增加了执行的难度和成本;三是执行程序繁琐,包括申请执行、财产调查、财产控制、财产处置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执行效率低下;四是执行力量不足,部分地区的法院执行力量相对薄弱,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执行案件。这导致部分案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五是一些特殊主体因为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往往会懈怠配合执行,导致执行难度增加。‌

‌ 这位法官表示,执行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协调共同化解:首先法院应加强对债务人财产的调查力度,运用各种手段查明债务人的财产状况,为执行提供有力支持。其次,应简化执行程序,提高执行效率。第三是增加执行人员的数量,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执行能力。最主要的是要加大惩戒力度,对拒不执行生效判决的债务人加大惩戒力度,如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对于那些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被执行人,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依法追究其刑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