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援藏三十年成效显著(大健康观察)
今年是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围绕“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这一目标,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选派一批又一批医务人员进藏工作,发挥传帮带作用,与当地医务工作者一道,推动西藏卫生健康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日前,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相关情况。人均预期寿命10多年增长了近6岁自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对口援藏工作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来,在协调17个对口支援省市卫生健康系统共同做好卫生健康援藏工作的同时,国家卫健委还协同有关方面通过“组团式”支援、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万名医师支援农村等形式统筹各方资源,共同推进卫生健康援藏工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央财政按照最高补助标准来安排各种项目资金,对口支援省市的资金投入也将卫生健康行业作为重要的支援领域。“我们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对口支援省市共投入的资金超过300亿元,支持西藏卫生健康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目前,西藏已经建成了覆盖城乡、功能比较完善、布局较为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国家卫健委财务司司长、乡村振兴办主任刘魁说。30年来,数万名医务工作者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奔赴雪域高原,既用精湛的医术提供服务、解除患者的病痛、保障群众的健康,又手把手带教,培养当地人才,帮助西藏建立起基本满足全人群、全生命周期需要的医疗服务能力。据统计,2015年以来,各地帮助西藏开展的新诊疗项目、新诊疗技术达到4400多项。据刘魁介绍,医疗援藏坚持预防为主,消除重点疾病,保护重点人群。西藏免疫规划接种率已经连续多年维持在90%以上;碘缺乏病基本消除;大骨节病自2018年以来就没有新发病例,大骨节病区也全部达到了消除标准;包虫病人群患病率也明显降低;还开展“两癌”筛查、为适龄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西藏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在这个过程中,藏医药特色得到充分发挥。“西藏不但有独立设置的藏医院,综合医院还设立了中藏医科,充分发挥民族医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护理等领域的特色优势,其‘简、便、验、廉’的特点也进一步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刘魁说。总之,在中央和各地的帮助下,西藏自治区医疗卫生系统通过不懈的努力,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成倍数下降,人均预期寿命在10多年的时间就增长了近6岁,各族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近5年来患者外转率下降12个百分点人才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近年来,中组部会同国家卫健委组织12个省份的182家医院,共同实施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支援西藏21家医院。这21家医院分别是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1家,地市人民医院7家,县人民医院13家。与以往常见的支援方式相比,“组团式”支援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牵头协调由党委组织部门负责,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医务人员的组织保障更加有力;二是在以往的诊疗技术和专家为主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医院管理人才,更加注重提升受援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目的是帮助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的管理制度;三是由原来的一家医院帮扶一家医院,变成了多家医院帮扶一家医院,实行“以院包科”“以市包县”,即一家医院承包一个科室、一个地市承包一个县。“以院包科”“以市包县”这两种形式已经成为了常态,这种集成、聚焦、集约的援助方式使对口支援工作更加专业、更加精准、更加有效。此外,由送医送药变为“医教结合、育人为主”,形成了“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等多种带教方式,为当地的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刘魁表示,“组团式”支援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近5年来,西藏的患者外转率下降12个百分点,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满意度也是显著提升。以广东省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市为例,据广东省支援西藏新疆和对口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级巡视员矫军介绍,2015年以来,该省组织了10批245名医疗专家进行“组团式”援藏,培训培养高级职称学科带头人26名、医疗骨干87名,实施自治区级及以上专业课题52项,累计310项新技术填补医疗技术空白,实现市县医疗卫生机构区域全覆盖,推动林芝市医疗服务能力和医院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结合高原疾病谱深化基层帮扶,组织广东名医开展‘四个一活动’,即‘走一个乡镇、带一个徒弟、送一批设备、传一门技术’。”矫军说。床位数由5600多张增至2.2万张对口援藏以来,西藏的医疗卫生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据西藏自治区卫健委副主任郭珞介绍,与30年前相比,西藏的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机构由1198个增加到1821个,床位数由5600多张增至2.2万张,每千人口的执业(助理)医师人数由1.9人增至3.3人。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到每一个乡镇卫生院,能够实现复杂巨大颅内动脉瘤、儿童白血病等400多种大病不出自治区,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伤等2000多种中病不出地市,头痛脑热等常见的小病能够就地解决。例如,那曲市比如县人民医院受援之前只有少数人具备医师资格,血常规检测、阑尾炎手术都难以开展。经过持续帮助,该院的医护人员已经增至224人,成立了内、外、妇、儿等29个科室,能够开展肝脾破裂、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内镜下等手术,成功培养了12名本地人才,县外转诊率大幅度下降。“经过不懈的努力,西藏居民健康水平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1/10以下。”郭珞说。2016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医师侯新琳参加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去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他们当时的儿科虽然已经是西藏体量最大的儿科,但主要还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对于一些特别的危重症救治能力尚有不足,有一些新的技术开展得也并不特别多。”她说,“我们到了西藏以后,首先扩大能够救治的病种范围,希望每个孩子在西藏就能得到救治。”刚去不久,侯新琳就看到一个3岁孩子,上唇破了以后一直出血,止不住。当地医生不知道是什么病。“我们‘组团式’援藏的专家们很快就确诊了,这是血友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疾病。”她回忆说,“那次的诊断也是西藏首次诊断这种疾病。通过这么多年的援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罕见病联盟血友病诊治中心,所有在西藏的血友病孩子都能得到最规范、有效、系统并且长期的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