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全国县委书记支个招,它比亮身份证招商管用百倍


在杭州的一场招商会上,新疆和田策勒县委书记贺山峰直接亮出身份证,念出自己在策勒县的户籍地址,并表态“对所有的招商企业和个人终身负责、终身陪伴”。

跳出职务范畴,主政官员以个人信用背书,试图消除潜在投资者对于营商环境问题的忧虑,贺山峰自称此为“实名招商”。

从奖补式招商、叩门式招商、亲情式招商、保姆式招商,一路演进到实名式招商。在招商方式迭代创新上,这名县委书记算是有所贡献的。

对于其在招商中的个性化表达,我所能给予的评价是:诚意可嘉。

实名跟不实名,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就如实名举报与匿名举报,举报人若是连个名字都不敢透露,就少了光明磊落、敢作敢当。

希望贺山峰书记此番亮出身份证招商,能给策勒县带来一批实实在在的投资项目。

“终身负责”好比“终身保修”,从理论上说,可能大大减少对于招商企业随意决策、短视作为、不当自利等权力行使不规范问题。

只是凭直觉,要达至这种效应,也未必那么容易。

贺山峰说“这辈子不会再离开策勒”,这恐怕得由组织而不是其个人说了算。

如果其转任到不受相关规定约束的行政辖区或公共事务领域,那么相应责任的责任承担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有些决策行为在当时看是造福于民的,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渐渐发现弊大于利,这责任又该咋去承担?

根据现阶段的行政决策机制,多数决定是由集体而非个人作出,终身追责的对象如何准确界定?

严格的科层制结构下,有些决策表面上是下级作出,实际却是上级干预授意的结果。谁能保证下级不背锅当“替罪羊”?

由此说来,对于贺山峰书记亮身份证招商,虽不能否定其对招商企业愿意负责到底的决心和诚意,但“终身负责”弄不好就像是一张空头支票。

它不仅不能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还容易麻痹当下或即时对权力的规范。

由此说开去,失之空泛的招商承诺若是管用,还不如“诅咒式招商”来得痛快。比如谁如果亏待和坑害外来投资商,就“坐大牢”“挨枪子”。

时下民间投资呈“失速”之势,虽说有多重因素交杂,但相当程度上还是民企信心不足问题。

而民企信心不足的一大诱因,是政务失信。这业已成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公害,成为民营企业家心中拔不掉的“硬刺”。

“谁砸企业饭碗,就砸谁的饭碗”,“你们把企业家欺负得够怂了”,诸如此类的狠话,恨不能一口唾沫三个钉,一次次引发舆论消费狂欢之后,政府不讲诚信的问题依旧。

政府招商欠下的一堆堆狗屎账,一届一届地“击鼓传花”,没人愿意捋清,却忙不迭地再吆喝招商,这不是耍流氓么?

武断地说,招商引资后“新官不理旧账”,几乎在全国任何一个县市区都或多或少存在,尤其中西部地区。

如若有对此判断不服的地方,请放马过来,给我半个月时间,保准帮助贵地理出一本招商引资的陈年烂账。

不必再煞费苦心搞形式上的所谓创新,去加入“白热化、卷成团”的招商引资竞争了。

于今之计,莫如对辖区内民营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来一次全面排查梳理,实打实还上几笔招商旧账。

对错关错判的民营企业家赶紧纠错改判,对无端受损的民营企业赶紧进行补上直接损失,对久拖不久的涉企事项赶紧给个说法。

然后将对招商引资问题纠偏、治乱、还账的典型案例,往地方政府官网首页一放,往大大小小的招商会场一摆,何愁投资商不疑虑顿消,纷至沓来。

此举定然比亮身份证招商之类的创新,强上十倍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