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震荡、楼市新政…信心会回来吗?


专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

创始院长贾康

2024年“十一”假期前后,中国股票市场如同坐上过山车……

9月30日

A股开盘35分钟破万亿,创历史最快万亿交易额纪录。

10月8日

沪指大涨10.13%开盘,创业板指大涨17.25%,创历史单日最大涨幅,A股全天成交额达34851亿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10月9日

创业板指跌10.59%,打破了2015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纪录。

股市震荡的同时,北上广深相继发布楼市宽松政策……种种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新形势如何解读?前景又会怎样?吴小莉专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

1

股市震荡,走向如何

贾康:中国的股市这么几十年的发展空间,还没有出现一个真正值得称道的“慢牛”,总是“牛短熊长”。

吴小莉:我们看到2024年9月30日,A股迎来了单日成交量最大的一次记录,但是这个“牛”在假期之后好像也是挺颠簸的。包括港股、美国的中概股都像坐过山车一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贾康:剧烈震荡是必然的,这是我们预料之中的。急升急跌,您说的坐过山车就是这个感受。这需要神经比较粗、心脏承受能力比较强的人在这里面可以弄潮,其他人就是过去吃了教训的,现在急于解套离场,或者说赚一把就跑。

吴小莉:您说过中国的股市常常是政策“牛”、资金“牛”这种短期现象,这次仍然会是这样吗?

贾康:中国的股市在这几十年发展的中间,还没有出现一个真正值得称道的“慢牛”,总是“牛短熊长”。政策因素、消息因素、资金一下注入的因素、还有很多认为抓机会捞一把就跑的这种过度投机因素,合成了“牛短”,而更多觉得基本面支撑力量不到位的因素,形成了“熊长”。

但是要真正形成一个更健康的、长久后劲的“慢牛”,我们还得解决广大企业能够信心提振、预期向好的问题。以基本面支撑,形成一个波动中间,这是不可避免的、必然有的波动中间的“慢牛”状态。

吴小莉:那照您这样说,中国的股市在这一轮的“政策市”跟“资金市”之后,加上了一些其他货币政策之外的组合拳下,有可能比较稳定地向好吗?

贾康:实际上这一轮我觉得政策方面,大家有一个可期待的多轮出手,货币政策放大招之后,发改委表态,财政部又有大招,财政部这个大招现在量值没有交代出来,很多市场人士可能还在等待这个量值,我估计一旦出来以后,大家感觉和预期差不多的时候,那么多头的力量在股市上就会更多地表现。

但是所谓利好出尽以后,后续如果企业没有感觉温差减少、信心提振、预期向好,大家一起来拼经济,没有这样新局面的话,它的支撑力量又会往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