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股高手”爱拉群,这波“福利”能不能接?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吴越 朱高祥

“加群就有操盘手带发财”“布局一只短线牛股,预计收益40%”……在社交平台看到这些信息后,陈莉莉(化名)私信询问博主了一些相关信息,随即,就被邀请到多个“炒股指导群”。

她发现,每个群的人数几乎爆满,“群友们并不懂炒股,群主说买哪个,他们就一窝蜂地跟着买。而且每个交易日,群主都会说‘送大家一只盈利股’。”

根据一些群友反馈,在多个社交平台上,这些所谓“荐股”往往会披上“从20万到500万”之类翻倍盈利的“外衣”。还有一些博主发布所谓“实盘记录”“炒股笔记”“持仓上千万元日收益超百万元”等内容博人眼球,制造炒股赚钱很轻松的假象。

当下,在股市备受关注的大行情下,此类无资质“荐股”情况并不少见,“股神”们在各大社交平台卷土重来。那么,这些“荐股群”存在哪些乱象?又该如何有效监管?

“股神”们再度出山荐股

“因为我不懂股票,看到他们炒股很厉害,就想跟着他们买。”这几天,陈莉莉在小红书看到很多博主说“股市行情来了”,于是她决定尝试进场,“跟着买总比自己瞎买强。”

最近一周,陈莉莉陆续加入了多个“荐股群”。群里,每天都有大量“利好消息”,博主整天鼓吹股票大涨,但让她郁闷的是,实际上,她无一例外地“被套”了。10月21日,她又被另一名博主拉到名为“聚人聚财”的微信群里后,翻本心切,再跟风两次下单。

张园看到,有群友晒出购买了58888元智囊团会员的截图。受访者供图

张园看到,有群友晒出购买了58888元智囊团会员的截图。受访者供图

维权困难重重,到底该如何监管

目前,各大平台也在对非法荐股进行整治。例如最近一个月,抖音累计治理“非法荐股”相关违规账号3600余个、违规内容15000余条。比如千万粉丝的财经博主“大蓝”,因非法荐股导致大批网友跟风被套,该账号已被无限期封禁。

但潮新闻记者还是发现,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仍不断上演着各种“荐股”警示与掉入陷阱的剧情。一边是警方发布提醒,让股民防范“非法荐股”;一边是不少股民分享落入“荐股陷阱”的被骗经历,悔不当初。

“大众在投资股票的过程中,会本能地寻找各种信息。当出现‘免费指导’‘操盘高手’‘超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字眼,股票投资者又没有提高警惕时,就很容易一步步进入设好的圈套内。”上海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赤军律师说,金融执法部门明确荐股需证券投资顾问资质、处罚擅自荐股的自然人或单位的原因,就是为阻止荐股泛滥。

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理事、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厉健律师向潮新闻记者表示,“荐股”属于“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业务”,从业人员需具有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且是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登记的证券投资顾问,“没有投顾资质从事‘非法荐股’,根据《证券法》,证监部门可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10倍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万元的,处以50万-500万元罚款;没有投顾资质从事“非法荐股”并收取费用,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根据《刑法》第225条,最高可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1-5倍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厉健专注股民维权索赔二十多年,遇见过各种各样的受骗者经历。他发现遭遇“非法荐股”的受害者,维权之路困难重重,很难打赢索赔官司,“索赔起码等两三年以上,即便打赢官司也很可能面临拿不到钱的情况。如果被告人涉嫌操纵证券市场或内幕交易犯罪,虽符合条件的股民可索赔,但相关司法解释至今没出台,目前成功案例寥寥无几。”

刘赤军认为,这些账号通过把股民引流到第三方聊天平台来进行“非法荐股”,行为较为隐蔽,由此造成监管困难。所以相关部门往往发现了才作处罚,而不是主动找线索将监管“非法荐股”纳入常态化工作,“要想避免掉进‘非法荐股’陷阱,最好的方式是寻找靠谱的、有资质的机构,在正规的平台上进行操作,而不是轻信所谓的‘名家教带’。”

厉健认为,一方面,要加强投资者教育,股民切记不要让自己陷入非法“荐股”泥潭。股市不是遍地黄金,要擦亮眼睛,谨慎投资,切记不要借钱炒股,不要高杠杆炒股,更不要轻信所谓的“内部消息”“股神”“大V指导”。另一方面,呼吁证券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对此类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加大打击力度,“重拳”出击、“亮剑”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