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人食堂究竟能不能赚钱?


补贴与市场缺口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多地老人食堂实行“政府补一点、市场收一点、社会助一点、基金出一点、家庭交一点”的多元筹资模式。一方面,老人餐饮的场地许多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的闲置国有资产及村集体房产,改建助餐机构,另一方面,老人餐饮的建设、日常运营往往也需要财政兜底保障,许多养老服务补贴、福利彩票公益金、慈善基金等也用于助餐服务。

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本市“十四五”期间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一次性建设补贴,即市级福利彩票公益金按照供餐能力分档补贴:社区“长者食堂”供餐能力在每天800客及以上的,一次性补贴50万元;500(含)~799客的,一次性补贴30万元;150(含)~499客的,一次性补贴10万元。

除了上海以外,其他省市也对社区食堂或者长者食堂提供了一定补贴。

山西省孝义市社区食堂采用“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民营”三种运营模式,鼓励助餐服务多元化发展。同时出台实施方案,明确标准要求,对试点社区食堂给予5万元智能化设备补贴、10万元运营补贴。

政府对老年用餐的补贴还可以细分为两端,一部分给到老年人,一部分用于助餐点的运营补助。2023年,常州市金坛区财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区当年安排老年人助餐补贴257万元,实现就餐16.87万人次;安排老年人助餐点建设补贴105万元,每家现有助餐点发放3万元运营补贴,每家新建助餐点发放5万元建设补贴,给予每家餐饮企业5万元运营补贴。无论是吸引老人来用餐,还是建设更多的助餐点,都仍需要财政资金的推动。

不少社区食堂还能获得来自企业或者社会人士的捐赠,虽然这笔收入并不十分稳定。2023年9月,3家民营企业负责人共同为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捐赠了200斤肉、30桶豆油和30袋大米白面。

第一财经通过采访和计算了解到,除补贴外,政府在社区食堂上投入较大采购项目是管理服务费,采购方多为镇人民政府。该笔费用给到第三方餐饮企业,第三方企业的服务内容通常包括合同期内食堂的餐饮、保洁等。每个社区食堂因其体量大小不同,政府开出的管理服务费采购价也有所不同,每家社区食堂每年的管理服务费采购价在50万元~200万元不等。在记者统计的多家公开了招标信息的社区食堂中,平均每个社区食堂(或助餐点)每个自然日的服务管理费用约为3000元,一年则为100万元左右。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总体而言,有的社区食堂可以获取政府部门补贴和社会各界人士、企业的捐助,并以政府采购费用为收入;有的则自负盈亏,不依赖政府和社会。最终社区食堂的运营方实际收到的补贴和资助金额不一,生意情况也参差不齐,所以盈亏情况并不相同。

老年助餐场所的数量还在增多,但市场缺口依然很大。以上海为例,上海市政府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建有社区老年助餐场所1926个。计划到2025年末,全市社区长者食堂将达到400家、老年助餐点达到2000个,为老助餐服务供给能力达到25万客/天。

上海市民政局发布的消息显示,截至2023年末,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68.05万人,以此计算,助餐服务目前只覆盖了常住老龄人口的4.4%。上海老年就餐服务仍有极大的市场空间。

业界认为,缺口意味着老人食堂是具有发展的产业,但不能只依靠减免租金和政府补贴,而是要形成更为成熟的商业化发展,比如上述实现盈利的多元化模式,或者有更多资本参与进来,共同做强老人助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