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宁格勒会成为新时代“柏林危机”的发生地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薛凯桓】

2024年10月7日,立陶宛海关发表声明,称近日其地方海关在对往返于俄罗斯本土与其飞地加里宁格勒州之间的铁路运输货物进行查验时,从一列由加里宁格勒驶向莫斯科的客运列车上查扣了五条迷彩裤。立陶宛官方声称,这些裤子疑似军用服装,属于欧盟对俄罗斯制裁的范围,因此决定予以没收,并计划转交给乌克兰。

立陶宛并非首次以政治原因为由阻碍加里宁格勒州与俄罗斯本土之间的贸易往来。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立陶宛便公布了“禁止经立陶宛过境至加里宁格勒的货物清单”。该清单的制定依据是欧盟理事会在冲突爆发后发布的“关于针对俄罗斯破坏乌克兰稳定行动所采取措施的限制”,清单中明确禁止以陆路方式向加里宁格勒运输铁、钢及其他部分金属制品,以及酒精、化肥、木材、木制品、玻璃容器和水泥等商品。

自2022年8月10日起,立陶宛禁止了向加里宁格勒的煤炭陆路供应;自2022年12月5日起,又禁止了石油的陆路供应。到了2023年2月5日,立陶宛完全关闭了从俄罗斯本土到加里宁格勒的所有石油产品的陆路运输通道。今年6月,立陶宛更是几乎全面切断了经立陶宛境内向加里宁格勒州运输货物的陆路通道,此举遭到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对。

立陶宛实施的过境禁令给加里宁格勒州带来了巨大损失,因跨境运输产生的额外成本严重阻碍了加里宁格勒州的经济发展。与铁路运输相比,从俄罗斯本土到加里宁格勒州的海路和空路运输极大程度上受天气影响,海上风暴经常导致货物延误,进而影响了加里宁格勒州的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成本。

俄乌战争重创加里宁格勒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特别是芬兰加入北约后,北约方面愈发宣称要将波罗的海打造成“北约的内海”。在俄乌冲突陷入僵局、乌克兰颓势渐显的当下,作为俄罗斯飞地的加里宁格勒州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通过“苏瓦乌基走廊”,加里宁格勒与俄罗斯—白俄罗斯至波罗的海相连,是俄罗斯波罗的海战略的重要前沿阵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因此频繁成为被针对的目标。

加里宁格勒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夹在波兰和立陶宛之间,面积比比利时略小,拥有约80万人口,该地区是俄罗斯在欧洲西部的一块飞地,与俄罗斯本土没有边界。长期以来,加里宁格勒州在欧洲的地位都显得比较尴尬。作为德国故土,兼具“老欧洲”与俄罗斯的双重政治文化特色。而今,这种微妙的处境正逐渐演变为严峻的现实,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后,加里宁格勒州周边的紧张氛围显著升级。

德军 资料图

德军 资料图

北约也一直想要以波罗的海三国为先锋,对加里宁格勒地区的经济、军事实力进行削弱。这就是为什么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先是大力运作瑞典、芬兰加入北约,随后又向立陶宛、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数次增兵。北约希望看到的结果是,在挑起波罗的海军事危机的同时,俄罗斯仍深陷“乌克兰泥潭”,从而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这可以使北约在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建立一个“封锁阵线”,从而使西方在与俄罗斯的博弈中取得优势。

因此,俄罗斯方面对加里宁格勒遭受的封锁表态强硬。在今年6月的封锁事件发生后,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克里姆林宫认为通过海上向加里宁格勒运送货物的问题是绝对优先事项。同时,他还要求立陶宛立即结束“挑衅行为”,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

目前,俄罗斯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如何打破加里宁格勒所遭受的跨境运输制裁。海运的最大问题是成本高昂,为了抵消高成本的影响,俄罗斯政府对航空公司实行补贴政策,鼓励他们向加里宁格勒空运物资。

2023年,俄政府为此从预算中拨款38亿卢布(约合2.76亿元人民币),而2024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20亿卢布(约合1.45亿元人民币)。随着西方对加里宁格勒的压制强度越来越大,这一趋势可能会引发加里宁格勒地区附近新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危机。

加里宁格勒的局势已经有了向“新柏林危机”缓慢演变的迹象。在乌克兰战事不利的情况下,俄罗斯和西方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围绕加里宁格勒的“封锁”与“反封锁”问题展开新一轮对抗。与冷战期间的两次柏林危机相比,这一次的局势更为复杂,甚至更为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