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限制中国太阳能产品进口,印度欲填补空白”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据英媒《金融时报》当地时间6日报道,近年来,随着美国不断加大对中国制造商的无理打压力度,印度公司正试图借机填补华盛顿因恶意限制中国太阳能出口产品而留下的市场缺口。

然而,现实情况是,印度在贸易和技术上日益依赖于中国,让中国制造业反倒变得更加不可替代的同时,美国的对华关税政策也在面临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境况,拜登政府大力推行的补贴措施无法吸引印度制造商赴美投资,结果只落得一场尴尬的独角戏。

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自2020年以来迅速扩大。路透社制图

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自2020年以来迅速扩大。路透社制图

而且,尽管印度一直在努力为制成品生产自己的零部件,但在印度政府推行“自力更生”战略之际,印度经济发展却越来越依赖外国技术知识,尤其是中国技术知识。

这也导致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状况:许多印度分析人士正在主张,为了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印度可能需要继续依靠与中国的关系。印度工业界代表敦促政府放宽对中国技术人员的签证限制,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也提议放松对中国投资的限制。

他在一份最新经济调查报告中也不得不承认,“为了促进印度制造业并让印度融入全球供应链,印度不可避免地要让自己融入中国的供应链。”

《华盛顿邮报》认为,对于致力推动供应链多元化,以及“降低”对华商业关系风险的美国政策制定者来说,这种动态是一种现实考验。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拜登政府高级官员坦言,认为目前可以将来自中国的东西排除在美国供应链之外,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金融时报》也指出,尽管为了围堵中国太阳能产品,近年来拜登政府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征收关税和所谓的反规避关税,以“强迫劳动”为由扣押中企出口产品,甚至不惜沿用特朗普政府时期的政策……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然而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进口量仍创下历史新高,廉价的进口太阳能电池板也在帮助美国电网加速转型中起到重要作用。雪上加霜的是,包括VSK Energy在内的几家印度制造商还纷纷推迟或取消了在美国的建厂生产计划。

彭博社的高级分析师波尔·莱斯卡诺认为,这意味着关税政策没有起到作用,而拜登政府推行的《通胀削减法案》所提供的补贴也不足以吸引印度制造商赴美投资,因为“他们实际上没有找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合适的商业和供应链环境。”

此外,《金融时报》还提到,不少行业高管和分析师也担忧,在免征关税市场建设生产线的计划,可能会导致美国政府在关税问题上玩“打地鼠”的游戏,或将在未来危及在这些国家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付出。

“虽然我们承认国内制造商在短期内面临充满挑战的市场格局,但仅凭这些措施并不能解决我们的宏观挑战。”美国太阳能工业协会主席霍珀对有关关税政策表示反对,“我们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案来支持美国太阳能制造商,同时帮助我们以相应规模和速度部署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和满足美国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