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谈运管人员便衣打车亮证:职能部门的证件,不是滥用权力的“令箭”


甭管车钱付不付得起,工作证都很有性价比。9月20号,安徽合肥的一位女乘客乘坐网约车,到达目的地后,亮了自己的证件,要查司机的证件。司机回了一句,“两个人才能执法”,并质疑对方便装执法,拒绝了对方的检查。女乘客下车的地点,是当地运管部门的一个考试中心,女乘客的证件上写着“考核员”。司机觉得这事儿得说清楚,马上又折返回去,和女乘客争论了一番。当然争论得很不愉快,那位考核员对司机说:“胆子不小。”9月22号,司机的网约车账号被毫无理由地封了,不过半小时后,又莫名其妙地解封了。

不怕官,就怕管,这句话看来是真的。“考核员”听上去不是很大的官,但交通运输部门的“考核员”,为难起交通运输行业的运营者,毫不费力。又是被查证,又是被封号,可笑更可怕的是,司机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都不知道找谁说去。万事不决问网络,此事在网上掀起风波之后,9月24号,合肥市交通运输局通报:经过调查,该局工作人员焦某某,也就是那位“考核员”,存在不当执法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焦某某警告处分,调离岗位。

当事部门将焦某某的行为定性为“不当执法”,做出的处理是内部行政处理。这有点像一部悬疑剧,里面出现很多悬疑剧情,挖了很多坑,最后剧终了,坑却没填上。根据《潇湘晨报》的报道,合肥当地能对网约车进行行业执法管理的,是合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是交通局下属的事业单位。该部门工作人员称,焦某某并不是他们这个执法部门的,理论上是没有执法权的。如果无权执法而越权执法,是否能单纯地归结为“不当执法”呢?更让人不解的是,如果焦某某没有执法权,她为什么要做出执法的行为呢?没事找事,也得有个动机啊。此外,司机的网约车账号短暂被封,客服曾回复司机说:“是职能部门下的工单要求封号。”如果一个考试中心的“考核员”,就能拿着证件当“令箭”,轻而易举、随心所欲地对付甚至收拾正常运营的被管理者,那么,合肥市交通运输局该核查的,就不仅仅是焦某某一个人的“不当执法”,而是要让整个行业管理的体系,不要出现这种“不当”。

最新进展是,当事司机出面表示,焦某某已经道歉,司机也接受了道歉。这位司机的事儿算是平息了,但希望一个网约车司机的遭遇,不要成为其他网约车司机的共同遭遇。网约车是一个为社会“托底”的职业,是很多人谋生计的出路,有关部门要管好这个行业,更要为老百姓端好这个“饭碗”,别有点儿权就任性地砸人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