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出土目前体量最大红山文化玉龙


9月22日,在内蒙古赤峰市举办的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上,赤峰市敖汉旗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考古重大成果公布。

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出土的玉器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元宝山积石冢遗址考古发掘项目组供图

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出土的玉器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元宝山积石冢遗址考古发掘项目组供图

专家介绍,元宝山积石冢坛冢合一的建筑本体,冢内积坛内发现的红山文化墓葬,出土的大量形制不一的无底筒形器、玉石器、彩陶器、蚌贝器物等,为深入了解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形态、组织管理、人地关系、玉器加工,为探讨红山古国文明阶段礼制文明初步形成、西辽河文化探源以及红山文化申遗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发端于距今6500年前后,大约在距今5800年进入古国文明阶段,上接辽西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以其玉器传统、礼制建筑闻名中外,它是与中原地区、东北地区多种文化相融合、碰撞不断演进发展而形成的。

此外,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遗址发现历程为:

·第二、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未见登记。

·2015年,该地点因盗掘发现红山文化筒形器残片,文物部分确认为红山文化积石冢。

·2021年,敖汉旗博物馆正式树立保护标牌。

·2023年11月,因再次盗掘得以立案,敖汉旗博物馆向赤峰市文物局上报。

·2024年3~4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要求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调查并批准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院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开展抢救性发掘,并对周边开展初步的区域性考古调查。

·2024年5~8月,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目前基本揭露出冢、坛的全貌,坛体的部分墙体通过试掘得以确定了范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高平、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