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精致时代女性,与她的三份工作
社会和文化的多元化让不同的人对“老年”有着不同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将 15-44 岁人群称为青年人,45-59 岁的人群称为中年人,60 到 74 岁的人群称为年轻老年人, 75 岁以上的才称为老年人。
但一个人是否“服老”,往往也要看具体情况。有的人刚过三十就宣称自己“心态老身体也老”,而有些到了退休年龄的人,却对“老”绝口不提,因为“我没觉得自己老,只要国家需要我,我还能再干二十年。”
即将步入老年的“60 后”一代,是颇为特殊的一代中国人。他们是“婴儿潮”一代,造就了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人口红利,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受教育程度较高,当他们开始走上社会,正赶上了改革开放,他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在数十年间大幅度提升,见证且亲手造就了日新月异的时代,进入 21 世纪,他们深刻地参与了全球化的浪潮也从中受益,如今,他们正开启一波史上最大的“退休潮”。
他们在中国的时代变迁历程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印记。拥有改革开放的青年、经济红利与PC 互联的中年、资产富足与移动互联的老年,他们的退休生活也拥有更丰富的可能性,希望“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他们,正用自己的真实人生,构建出一个“新老人”群体。
「人间像素」正持续关注他们的故事。不同于宏大的历史叙事,我们关心他们会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下半场,更关注一个个具体的个体是如何身处他们的时代。
如果你就是这样的“新老人”,或是身边有熟悉的“新老人”,欢迎你与我们取得联系。
下面是这个系列的第一篇,讲述 65 岁上海阿姨珠珠的故事。
“我对自己要求很严的,
我就要做到最好”
跟珠珠第一次打照面,眼睛和脑子都很忙。
她一身用心打扮,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其中许多细节,无论是整齐梳在脑后的发髻、精心打理过的眉毛,还是款式与戒指配套的项链,与裙子颜色相呼应的丝巾、鞋子……上上下下无不透露出“精致”二字。这样的女性,若是用上海话来形容,就是一个“嗲”字。
加了珠珠的微信,一点开个人主页,一行“活到老,学到老,做精致的时代女性”赫然放在视频号的简介里。
一般人写这样的简介大抵会被诟病“太不谦虚”之类,但是看着眼前人,再低头看看这行字,只觉得贴切。
「珠珠与志愿者伙伴们聚会」
如珠珠所说,“现在每天就想的是玩,就是好好的、快乐的、健康的,每个月钱就进来了。状态能不好吗。”。
从 2022 年开始,中国每年2000万的巨大“退休潮”会持续至少十年时间。面对这一代视野开阔、有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新老人”,许多生意都应该为“新老年”人群重做一遍。
更丰富、更多元的退休生活,是他们应得的。
(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珠珠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