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的三次兴衰


在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

1997年,华为历经了十年创业,总算小有成就了。

任正非把自己10万元买的二手标致车,换成了宝马730。只要有空,他就开着车在深圳深南大道上兜风。

某天,任正非超过了一辆慢慢腾腾的富康车,一看,开车的是IBM总裁郭士纳。

任正非冲郭士纳大喊:“你开过宝马吗?”

郭士纳感觉莫名其妙,一脚油门超了过去。

没想到没过多久,任正非又超了上来,再次喊:“开过宝马吗?”

郭士纳听了很生气,又没理他。

于是第三次,任正非还是靠过来问:“开过宝马吗?”

郭士纳忍不住了,反唇相讥:“你嘚瑟个屁啊?”

任正非却说:“你知道宝马的刹车在哪里吗?”

据说,编造这个段子的人,想表达的意思是:1997年的华为,跑得很快,但不会踩刹车。

翻译过来就是:虽然当年的华为正在高速增长,但却并没有学会对成长的管理。

这虽然是个段子,但华为拜IBM为师的事情,却是真的。

1997年,任正非访问美国,日夜兼程地访问了IBM、贝尔实验室、思科、惠普等科技公司……

在IBM期间,任正非和IBM总裁郭士纳一起听了IBM管理学的讲座(你可以理解为推销会),临走时,IBM高管陈青茹送给任正非一本哈佛大学出版的讲IPD(集成产品开发)变革的书。

Arvind Krishna的计划是,研发嘛,在哪里不能研发?不如搬到我老家印度,在那里研发更便宜。

为什么更便宜?因为根据IBM裁员补偿方案,被裁员工有个“搬迁印度”的选择,但要按印度公司的标准拿工资。

这样一来,研发成本不就降下来了么?

可是他也不想想,美国人不傻,中国人也不傻,干嘛要去印度拿印度的工资?所以裁员的事拖拖拉拉一直没搞利索,一直到现在才在Arvind Krishna的强令下,一次性解决,结果闹出了舆情。

毫无疑问,这么做,是非常短视的。

关闭服务和研究院,的确可以降低成本。

但连带着丢失的,是整个研发体系和团队,以及后续服务的总代、二级代理和终端的服务渠道。

进而,是丢失整个中国市场。

所以,我们也不必为IBM的离开如丧考妣,更不必觉得这是“脱钩”而人心惶惶。

当iphone16被三折叠的mateXT吊打。

当中国老板纷纷放弃BBA选择能转圈、能下水的比亚迪仰望。

当国产盾构机把世界盾构机巨头挤垮。

当中国的天空逐渐被C919主宰。

曾经要被中国仰视的外资巨头,赚不到钱了,那么,出于资本的逐利性,离开中国市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中国市场,不再需要保守封闭,只会利用技术垄断获取超额利润的洋巨人。

中国市场,需要的是不断创新、不断走向世界的本土勇士。

《三体》中有句话:对一个文明最高的敬意,就是赶尽杀绝。

IBM是很多中国企业的老师,应该尊敬他。

但是,击败他,是对老师,最好的尊敬。

就像伟人当年在橘子洲头,迎着秋风喊出的那样: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