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欲经略中亚?日本早已力不从心
【文/作者 陈鸿斌】
8月9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将前往哈萨克斯坦,与中亚五国领导人举行首届峰会。在这次会议上将发表一份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合作的联合文件,重点在工业脱碳、物流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深化关系。日本还将明确表示对建设“里海通道”的支持,这项计划将使日本与欧洲的物流通道避开俄罗斯。
中亚五国地处亚欧大陆结合部,位于俄罗斯、中国、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大国或地区性大国中间。从地缘位置看,中亚五国是贯通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这里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地区。
在能源资源上,中亚及里海地区石油储量一般估计为1500~2000亿桶,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8-25%,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7.9万亿立方米,被誉为“第二个中东”。
冷战结束后,中亚作为大国角力的重要战略缓冲地带,其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意义更加凸显。鉴于中亚五国和中俄关系密切,尤其是其中四国和中俄同为上合组织成员国,美日正加强在该地区与中俄的博弈。随着俄乌冲突爆发,中亚五国加强了多元外交探索的意愿。本文尝试从日本与中亚五国关系发展线索出发,揭示本次日本与中亚五国领导人会晤的意图以及可能的影响。
中国与中亚五国外长会议网络图片
这些年来,日本几乎所有的对外战略,均与抗衡和遏制中国有关。日本之所以与中亚五国举行“中亚+日本”外长会议,其背景显然是上合组织的横空出世。日本欲通过在中亚加大投入,在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打入一个楔子,以此掣肘中国与中亚国家发展关系,而且欲使中国腹背受敌,消耗中国的战略资源。
眼看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关系日益加强,日本深感焦虑。2016年安倍晋三又推出“印太战略”,以此来对冲“一带一路”。但中亚远离印度洋,这一战略难以覆盖到中亚地区,于是在去年上合组织西安峰会取得巨大成功后,担任“日本与中亚国家议员联盟”会长的麻生太郎就建议将原先的外长会议升级为峰会,岸田采纳了这一建议,而中亚五国也对此表示欢迎,因为这些国家都希望在中国和俄罗斯之外再与一个大国建立类似的“邻国关系”。
但由于日本经济持续疲软,尤其是财政已到了捉襟见肘的困境,因此虽有经略中亚五国的强烈政治意愿,但明显力不从心,这直接导致中亚五国希望日本推动其经济发展的期盼始终是一厢情愿,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而日本企业对外投资一贯小心翼翼,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相关的引资政策和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和零部件配套能力等),即便对象国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但只要回收投资和盈利前景不够明朗,日本企业绝对按兵不动。因此即便日本政府一再呼吁,但企业却在商言商,无动于衷。
所以,虽然日本对中亚五国情有独钟,欲以此来抗衡和制约中国,但实力和条件却严重不匹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即便日本将外长会议升级为峰会,但仍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与中亚五国关系的滞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