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理解这轮改革,你就落伍了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图/新华
“实际上,我们的改革往往不会完全颠覆原先坚持的举措,而是会不断升级迭代,对体制机制进行创新。”鄢一龙说,守正和创新是三中全会的逻辑。
韩文秀介绍,《决定》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经济和民生领域改革作出全面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力。”韩文秀介绍,《决定》提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如何产生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韩文秀介绍,《决定》提出,要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另一部署。全会提出,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财税体制改革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多方关注的焦点。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谋划”新一轮财税改革,而今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23年中央决算的报告》中,提出“推进”新一轮财税改革。
财税体制将怎么改?新闻发布会上,韩文秀表示,针对地方政府和基层财政困难,《决定》提出要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扩展地方税源,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的程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不得违规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研究与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在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一系列部署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同样受到极大关注。
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原副所长周天勇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非常重要,“一定要消除阻碍要素流动的障碍”。另外,他认为城乡融合发展方面的改革一定要把握时间窗口,“农村农业人口越是老龄化,人口迁移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就越弱,从要素增长动能的时间安排来看,应当尽快推进放开户籍、提供均等教育医疗、降低迁移人口居住成本和农村土地房屋可市场化退出方面的改革”。
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6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韩文秀介绍,《决定》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强调要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此外,按照三中全会的部署,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至于如何协调推动,确保各方面改革举措配套衔接,全国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央改革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穆虹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将在党中央领导下,健全业已形成的自上而下改革工作推进机制,重点从三方面抓好落实,一是抓紧对《决定》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进行细化分类,二是狠抓改革协同推进,三是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
记者: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