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派赢了,伊朗新总统会优先“亲善”西方吗?
编者按:5月19日,伊朗时任总统易卜拉欣·莱希在伊朗西北部山区遭遇直升机坠机事件不幸身亡。在此之后,何人将伊朗继任总统以及总统换届是否会影响伊朗对外战略等问题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根据最新选票统计结果,在7月5日举行的第二轮伊朗总统大选中,被视作改革派的佩泽什基安获得1638.4万张选票,占总选票数的53.6%,击败前伊核谈判代表贾利利成为下一任伊朗总统。改革派的获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一结果反映了伊朗国内政治怎样的现状?是否会改变伊朗与美西方之间的关系?
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伊朗及其各种形式的盟友自称为“抵抗轴心”在对抗美国中东霸权的战线上爆发出极大的战斗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针对以上问题,观察者网与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伊朗问题专家李福泉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加沙地带,一座被以色列军队炸毁的民居正在展开救援工作IC Photo
“抵抗轴心”以伊朗为核心,同时上述组织都对伊朗保持着程度不一的独立性。它们以反美反以为共同目标,彼此互相支持,协调行动,整体上显示出较强的凝聚力。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侯赛武装、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拉克什叶派武装频频向以色列本土发射无人机和导弹,侯赛武装多次打击红海上驶向以色列的船只,以此分散以色列的精力,对哈马斯进行战略配合。“抵抗轴心”成员间的团结一致和密切配合与埃及、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在以往中东战争中的勾心斗角形成了鲜明的差别。
观察者网:本轮巴以冲突中,伊朗虽然从本土发动了对以色列有史以来的首次导弹打击,但在此之后,伊朗对以色列的直接打击就迅速停止。长期来看,伊朗及其盟友与以色列的矛盾会怎样发展呢?
李福泉:事后来看,4月14日伊朗对以色列的导弹和无人机打击更像是一场表演,这清晰地表明,伊朗主观上并不想与以色列直接发生军事冲突。截至目前,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经超过8个月。以色列打击阿拉伯国家的闪电战作战模式成为历史,以色列与“抵抗轴心”的冲突有了消耗战的意味。
就历史的角度来看,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色列和埃及和解后,以色列在中东的主要矛盾方开始由阿拉伯前线国家转向以伊朗为核心的“抵抗轴心”。经历40多年的演变后,去年10月7号以来,以色列与“抵抗轴心”的矛盾以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形式激化到空前的程度。
在当前,如果说在欧洲,是美国通过乌克兰消耗俄罗斯,那么在中东,则是“抵抗轴心”通过和以色列的军事对抗同时消耗着美国和以色列。“抵抗轴心”的这种消耗首先不是物质上的,而是道义上的。由于以军对巴勒斯坦平民的杀戮,以色列的国际环境陷入了自1948年建国以来最恶劣的时候,而美国的软实力也与此同时遭到了严重的损伤。
“抵抗轴心”与以色列的矛盾如何发展,关键取决于以色列下一步将如何对真主党采取军事行动。如果以色列军队对真主党发动大规模打击,尤其是进入黎巴嫩作战,那么“抵抗轴心”与以色列的矛盾将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