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空调费之争背后,“饿着肚子搞服务”难题如何解
夏天,谁都想清凉一把。然而,网约车里清凉谁付费的问题再次引发争议。最近,国内出现多起司机拒开空调或要求乘客额外支付空调费产生的矛盾。
网约车空调费之争并不新鲜,此前更是有官方文件和平台要求司机根据乘客意愿使用空调。
文件有规定,平台有要求,为何这份司乘共享的清凉频频引发矛盾?
背后仍是网约车运营成本问题。
单价不高、补贴减少、抽成不低,使司机收入比网约车兴起之初大幅降低。加上平台之间竞争加剧、入行司机人数增多,以及“特惠订单”等促销手段频现,司机收入自然更低。再加上空调一开,能耗油耗增加,司机收入更会受影响。
是改善乘车体验、驾驶体验,还是尽可能多赚点钱维持自身经营,司机其实挺为难。
“饿着肚子搞服务”当然不成。但探究空调费之争,实际上并不是简单的司乘对立。成本问题更不该由司机、乘客以个人身份去商讨解决。
司机降成本以养家糊口,乘客付了钱要享受服务,双方道理都很充分。平台作为连接司机与乘客的桥梁,理应承担优化定价策略的责任,通过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既保障司机合理收入,又保障乘客舒适度需求,推动服务质量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平台虽然声称已将空调费纳进了车费,但这一承诺在实际执行中是否真正惠及司机,仍有待透明化验证。因此,平台应主动推进运营透明化,以赢得司乘信任与支持。
除了平台不要隔山观火外,有关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也有必要组织平台、司机、乘客及相关各方共同商讨对策,建立沟通机制,探讨成本分担合理方案,寻求多方共赢之道。
近期,全国多个城市出台规定,或要求平台降低抽成比例,或规定平台对订单抽成的基数,这是“有形之手”保护劳动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益尝试,值得期待。
基于公平公正进行协商探讨,才是问题解决之道,才能尽可能破解网约车空调费之争。
否则,吵作一团,矛盾还是落在了社会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