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口误食野生菌“白罗伞”中毒住进ICU,家属求助!揭秘毒王“致命鹅膏”
最近,又到吃野生菌的季节,但中毒事件时有发生。6月25日,在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村民涂先生一家上山捡野生菌,误将“白罗伞”当成鸡枞菌带回家,烹饪食用后导致一家四口中毒,被送进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
致命鹅膏,也叫白罗伞、白毒伞,被称为“蘑界”的头号毒王。经医生诊断,四人的病情为蕈类中毒(白罗伞),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据医生介绍,含鹅膏类毒素的蘑菇致死率非常高,最重要的临床特点就是潜伏期大于6小时,即食用蘑菇到出现症状时间超过6小时,甚至10多个小时。
7月2日,涂先生的妻子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四人在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治疗,仍未脱离生命危险,家里已花费20多万元,无力承担高额的治疗费,于是在网上发起了筹款,希望大家帮帮他们一家人。
▲川渝地区常见毒蘑菇 图据四川疾控
云南疾控曾发文称,剧毒鹅膏菌在全国都是中毒致死率最高的一类毒菌,误食毒菌中毒死亡90%由剧毒鹅膏菌所致。此前,6月19日,攀枝花市米易县就有一户村民在山上捡拾野生菌后,误将有毒的鹅膏菌带回烹饪食用后致一家4口中毒,其中一人不幸身亡。
“在毒蘑菇中毒病例中,含鹅膏类毒素的蘑菇致死率是非常高的。”有医生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含鹅膏毒素的蘑菇最重要的临床特点就是潜伏期大于6小时,即食用蘑菇到出现症状时间超过6小时,甚至10多小时。
6月28日,四川疾控微信公号发文称,近10年来,四川每年都有因误食毒蘑菇而导致的中毒事件,其中不乏有人员死亡。四川有不少山区丘陵地带,每当6-8月进入夏季,雨水增多,野生蘑菇便进入生长旺季。人们为尝鲜常常去树林里采摘,成为中毒事件的一大隐患。
该文还重点介绍了毒蘑菇界的头号杀手:致命鹅膏。致命鹅膏,俗名“白毒伞”“白罗伞”,可以造成急性肝损害,自从被发现,就在我国至少制造了30余起惨案,导致100余人中毒,其中超过60人死亡,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蘑界”头号毒王。在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每年5月初至8月初是它们的生长旺季。致命鹅膏生长在阔叶树林地上,周身雪白,偶尔菌盖表面中央部位为浅黄褐色。最大的特征就是“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
若不慎误食毒蘑菇有什么症状呢?比较轻的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的还有精神症状,严重的还要发生肝脏、肾脏损害,严重还会致死。如发生误食,立即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并催吐,减少毒素的吸收,同时以最快的方式将中毒者送往最近医院。预防毒蘑菇中毒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自行采食野生蘑菇,不吃来历不明或猎奇而得的蘑菇。
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