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谁当选总统,伊朗都还会这么做


伊朗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地区大国,曾经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伊朗又因其推行鲜明的反美反霸权政策而常常占据国际媒体的头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2024年5月19日,伊朗总统莱希遇难,给这个多难之国的前途命运蒙上了一层阴影。莱希是近年来伊朗所奉行的反美政策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但其离世并不意味着伊朗反美政策的终结。伊朗的反美政策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来的,莱希之后,反美仍将是伊朗外交政策的重要方面。

文 | 金良祥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周边安全室主任

1

全面的反美政策

诚然,当代伊朗人崇尚西方的生活方式,他们喜欢西方生产的汽车和电子产品,还有美国的可口可乐。在伊斯兰革命之后,可口可乐退出了伊朗市场,但伊朗发明了本地版的可口可乐。尽管面临美西方的打压,伊朗人仍然将其视为移民的理想目的地,只是制裁之下,他们移民西方国家的道路不再顺畅。

2024年5月20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民众悼念直升机坠毁事件遇难者。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2024年5月20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民众悼念直升机坠毁事件遇难者。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2023年笔者有幸两次见到伊朗时任副外长阿里·巴盖里,阿卜杜拉希杨遇难之后,他作为第一副外长出任代理外交部长。在2023年12月中旬的一次座谈中,巴盖里用了三个词汇概括伊朗外交政策:“尊严”“正义”和“智慧”。其中“尊严”和“正义”为伊朗所进行的反美外交提供了比较恰当的注脚。美国所奉行的霸权和强权政治伤害了国际秩序赖以存在的“正义”基础,而且严重伤害了伊朗等国家的“尊严”,而反美外交便是捍卫“正义”和“尊严”的必然选择。

但另一方面,伊朗也强调“智慧”。在不同历史阶段,“智慧”的内涵也有所不同。笔者以为,就当下伊朗外交而言,“智慧”应该主要指的是有克制、有理性的反击,也即“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2024年4月初,得到美国庇护的以色列袭击了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导致数名伊朗高级将领遇难。两个星期后,伊朗以导弹和无人机对以色列本土进行了报复性打击。而伊朗选择在实施打击之前,明确将行动告诉了美方,以便美国和以色列采取拦截等行动减少损失。伊朗既实现了对以色列确立威慑的战略目标,也防止了事态的严重升级。在地区问题上,伊朗在保持与美斗争和周旋的同时,又与美保持一种微妙的防止地区形势失控的共识。这便是“智慧”的体现之一。

伊朗在核问题上所采取的既坚持基于原则的斗争,又不拒绝谈判的政策,是其体现之二。

莱希之后,伊朗仍将会奉行反美政策,但这种反美政策可能更加具有理性和务实的考虑。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国内反伊朗政治力量仍将强势存在,美并不具备改变对伊朗进行全面打压政策的国内政治条件。

无论谁当选伊朗总统,都会继续坚持对美斗争的政策。在巴以冲突背景下,伊朗仍将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表达政治支持,并坚定反对犹太复国主义。需要指出的是,伊朗对“抵抗轴心”力量的支持既是其反美政策的体现,也是将安全威胁消化在国土之外的战略。伊朗也仍然会在核问题上坚持其既有立场,即美国需要在取消制裁方面采取可持续可验证的政策。在美以对伊朗实施激进行动的情况下,伊朗仍然会坚定地予以回击。

而另一方面,在困难中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将是任何一位伊朗总统都无法回避的首要任务。伊朗伊斯兰政权已经进入第二个40年,该政权的合法性越来越依赖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如何在现有外部结构无法改善的情况下发展经济,将是伊朗未来的政治精英的严峻挑战。

因此,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将是伊朗对美外交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伊朗仍然会通过阿曼或卡塔尔等渠道与美国进行间接谈判,即伊朗与美国代表在不正面接触的情况下,通过第三方传递信息的方式就重大问题进行谈判。保持对美斗争灵活性的做法,既有一定的前期基础,更是确保必要周边环境的需要,以防止美伊对抗干扰其改善经济状况的政策。

总而言之,伊朗的反美政策是国际政治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结果,是美国长期奉行霸权和强权政治政策的必然结果。在不断吸取前届政府与美缓和政策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伊朗对双边关系缓和已经不抱幻想。然而,为国内经济艰难发展创造必要条件的需要将促使伊朗政府采取保守性务实主义,或者说有克制的反美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