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800亿建公墓,谁盯上了墓地生意


公墓行业,近年来也迎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入场者。

据现代咨询研究院提供给中国新闻周刊的统计数据,自2019年至今,全国各省份申报公墓(殡仪馆)专项债项目,合计总投资近800亿元,专项债支持金额达330余亿元,其中,湖南省、浙江省、河北省、江西省规模居前。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公墓建设中闪现着诸多城投公司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福建省、江西省、山西省、湖南省、四川省、内蒙古等地至少20余家城投公司拿出了真金白银,投入到公墓项目的建设中。

中国新闻周刊也在社交平台上发现,一些城投公司公墓在第三方销售中介的宣传中,主打卖点除了交通便利、环境优雅之外,把“国企陵园”的招牌摆在了前面。

在过往印象中,城投公司一直是热衷拿地的人设,承担着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如今怎么瞄上公墓行业了?

图片

图/图虫创意

怎么盯上墓地了?

城投公司,即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简称,是全国各大城市政府投资融资平台,承担相应的政府职能,属于特殊市场经营主体。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城投公司的特点是经营性为辅、公益性为主,不以营利为目的。它的主营业务聚集在一些公共投资领域,城市基础设施比如城市道路交通管网改造、城市土地收储以及招挂拍等。

职能定位而言,目前城投公司依然是所属辖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公用事业授权运营主体,因此承担墓地项目建设运营的责任顺理成章。

城投公司进军墓地,也是先天优势使然。“城投公司拥有政府背景,在选址、土地征用审批以及融资、协调各方面关系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墓地项目中也能更好发挥自身投融资平台的作用。”莫开伟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参与公墓建设的城投公司,超七成以县城城投为主。

现代咨询集团现代研究院研究员吴一冬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相较而言,县域公墓建设相关方面的需求较为旺盛,土地资源也相对更丰富。更重要的是,县城城投公司目前仍处在补短板的阶段,其实施项目的专业性与大型城投公司来看存在差距,因此公墓承接的比例较高也在情理之中。

来做墓地生意,也是城投公司的一种“解压”之举。莫开伟指出,近年来地产发展周期不尽明朗情况下,城投土地招挂拍受阻,土地出让收入减少,一些地方色彩浓重的城投公司,正在面临运营困境与债务压力。

粤开证券研究院数据显示,城投债进入到期高峰,再融资压力增大,2023年城投债到期量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18.9%。目前城投债近70%用于借新还旧,超90%用于偿还债务;标普信评研报指出,城投类企业的财政补贴收入首次负增长,部分区域下降明显。2023年,城投类企业财政补贴收入为9464 亿元,同比下降2.6%,为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不仅是债务压力大,融资环境也在趋紧。

一位城投投融资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城投公司的融资业务在“非标转标”的趋势下更加注重合规性,监管对城投融资了解更透明。尤其自2022年中旬以来,因合规问题,部分高净值客户的定向融资渠道被切断,相对而言募集的资金更少也更难。“这样的背景下,城投公司参与公墓建设既能发挥自身的平台优势,又能满足城市建设的刚性需求。”

中证鹏元研发部副总经理、高级董事袁荃荃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墓地生意兼具公益性和收益性,对城投公司而言协同性高。现阶段大多数城投都面临比较大的经营压力,同时严控新增之下,偿债资金较为匮乏,介入墓地生意对城投缓解压力是很有益的。

墓地生意好做吗?

城投盯上墓地,不仅是“顺势而为”,另一重要原因是公墓行业的确是一门相对不错的生意。

墓地一般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地方政府或城投公司投资的一般为公益性墓地。民政部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我国共有公益性公墓(含农村公益性墓地)71000多个、经营性公墓2400多个。

据了解,在行业中,墓位管理费定价一般为墓位使用期20年费用的10%—20%,与墓位费用在墓位销售时一并收取,因此公墓项目可以保证稳定的现金流。袁荃荃判断,对于城投公司而言,墓地生意的投资回报率通常比贸易、资产租赁、物业管理等业务板块要更高。

目前可查数据的殡葬企业包括A股上市的福成股份、港股上市的福寿园。其中,福成股份的殡葬业务2023年的毛利率达到80%;福寿园2023年墓园服务经营利润率达到60.2%,公司经营性墓穴的平均销售单价为11.95万元。

“城投公司通常可通过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两种方式进入公墓,即便是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或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运行的间接投资,也能获得不错的利润。”莫开伟表示。

与经营性公墓对比,城投建公墓也多了几分公益色彩与生态责任。

以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参与的公墓建设为例,公开资料显示,福鼎市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于2021年底正式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约1.8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近10000个墓穴位、一座容纳12000个格位的骨灰楼、公祭区、生态葬区、停车场、业务用房和配套基础设施等,是“集生态环保、景观园林为一体的公益性公墓”,该项目也是宁德市及福鼎市为民办实事项目。

不仅如此,福鼎城投也在推进城市公益性公墓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项目,该项目申请于2024年2月获得批复,建设内容涵盖了“互联网 殡葬服务”、殡葬业务管理系统、殡葬监管系统等部分。

吴一冬进一步指出,城投公司参与公墓的建设和运营,不仅是为适应我国城镇化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也是为了更好推动殡葬一体化改革,助力实现殡葬业规范、高质量发展。

城投力量对公墓建设的亲身参与,与近年来系列殡葬改革一脉相承。

2018年起,民政部《殡葬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统筹建设公益性公墓,从严审批建设经营性公墓”要求;2021年“放管服”改革发布,将经营性公墓审批权限由省级民政部门下放至设区的市级民政部门,同时进一步加强经营性墓地的审批和监管;2023年3月,民政部表示我国“十四五”末将实现基本殡葬服务设施所有县市全覆盖。

“殡葬一体化改革的初衷就是让殡葬产业更加规范,安全管理,稳定地方社会发展。政府通过地方城投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管,谨防产业乱象丛生,如高价墓地的炒作等,以确保殡葬及相应产业的稳健发展。”吴一冬说道。

仍存挑战

当然,公墓生意并不能一蹴而就。在墓地经营上,城投公司也面临不少挑战。

资深墓园从业人士李畅(化名)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墓地生意其实并没有外界想象中那样“暴利多金”。

首先,墓地从项目报批到设计施工再到投入运营,周期不短、投入不小,并不是一个能赚快钱的行业。

投入方面,公墓行业不仅包含建造成本,拿地环节可能也少不了资金投入,这导致一些公墓、殡仪馆的建设成本不低。

尤其是城投公司国企属性浓重,流程推动相对较慢。李畅曾参与过的一个城投公司公墓项目,从2019年开始申请报批,由于中间负责人轮换更替导致项目几度搁置,直到2022年才开始投入使用。

现代咨询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公墓项目地方投资金额位于前列的天津市第二殡仪馆迁址新建工程项目总投资达到18.94亿元;一些县级市的公墓项目投入也不遑多让,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生态公墓全覆盖项目计划总投资8.5亿元。

其次,公益性公墓限价严格,盈利能力相较于经营性公墓仍有差距。贵州贵阳某公墓一位销售经理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当地公益性公墓价格最高不能超过1.5万元/个,经营性墓地的价格则不受限制,最高可达十几万元。

更重要的是,城投公司虽然拥有入场优势,但项目完成后的市场化经营环节相对而言并不专业。李畅表示,城投公墓的专业性培育尚需探索。以她接触过的几个西南地区的城投墓地项目为例,其销售环节往往选择外包,也会给销售人员更高的提成比例。

与城投过往土拍交易中的“一锤子买卖”相比,公墓行业的销售和运营需要一定周期,毕竟墓位管理费一收就是20年。如何做好“产品”的同时也做好“销售”,对城投公司而言也是考验。

其实墓地生意的尝试,只是城投公司发力经营性资产的一个缩影。尤其是2024年以来,城投开始在“335”指标的指引下,积极探索自身业务的可能性边界。

“335”指标,来自202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即非经营性资产(城建类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不超过30%;非经营性收入(城建类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不超过30%;财政补贴占净利润比重不得超过50%。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进入公墓等多元尝试背后,如何真正提升市场化收入,成为城投公司化债脱困的关键点。

吴一冬指出,市场化收入是其市场化转型的关键指标。这就倒逼城投公司真正谋划转型发展,解决业务散、主业不强、造血能力低等问题,而不是以债务和融资为核心单纯调整财务结构满足融资需要。

“城投产业化转型是不可逆的大趋势,不只是公墓,介入任何一个兼具公益性和收益性的业务领域都是有可能的。”袁荃荃认为。

参考资料

《城投“瘦身”三项指标 市场化转型轻装上阵》,2024-05-18,中国经营报

《城投公司瞄上了墓地生意》,2024-05-24,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