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中、许昆林、王浩、周乃翔、王凯、黄强,最新发声
撰文丨董鑫
经济大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2024年一季度,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等6个经济大省的经济总量达到13.3万亿元,约占全国4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如何挑起大梁?
近期,广东省省长王伟中、江苏省省长许昆林、浙江省省长王浩、山东省省长周乃翔、河南省省长王凯、四川省省长黄强相继亮相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三个重要信息值得关注。
有目标
2023年,多地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尤其是经济大省。
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3.57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0.8%,连续35年居全国第一位,成为全国首个经济总量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
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2万亿元,拥有的“万亿GDP”城市增至5个,成为“GDP万亿城”最多的省份。
山东、浙江2023年GDP分别突破9万亿元、8万亿元。
四川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迈上6万亿台阶的省份。
河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132.39亿元。
有“新”意
除了经济总量增加,6省份在更高发展质量上也做出了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关键。
广东提出,今年要推动超1万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92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海上风电、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江苏今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万家。到“十四五”末,构筑起有200家领航企业、1.5万家专精特新企业和5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强大“创新矩阵”。
浙江数字经济增加值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产业数字化指数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
王浩表示,要加快破解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的资源要素缺乏、发展动能减弱、发展空间受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2023年,数字经济总量占山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7%,大数据产业占全国1/8。今明两年,山东将建设500个以上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0个平台经济集聚区,力争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明年底规模突破2.4万亿元。
王凯提出,要让创新成为新时代河南更鲜明的标识。
河南在全国率先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书记和省长担任主任,系统谋划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和综合配套改革。未来将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百万辆新能源整车制造基地,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百亿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把“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要求全省各地“比一比、赛一赛高质量发展的真成绩”。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四川要抓好航空航天、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六个重大科技专项,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能够解决一批“卡脖子”“掉链子”问题,取得一批引领支撑四川未来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