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冯波案二审宣判,正义也许会迟到、会缺席,但仍然值得追求
冯波案二审《刑事判决书》尾页 。来源:红星新闻
很多人说,我们是好人,永远不会犯罪。但是,他们不能保证不成为被告。假若他们发现自己身处险境,他们会不会希望得到宪法赋予的各种帮助?每个被告人,无论是否招人喜欢或讨厌,也无论贫富,都应当得到充分的辩护。
法律职业有一份附加的价值,那就是追求正义。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法治之光”。在法律共同体中,那些依法辩护同时也招人不待见的律师,写出判决支持“酒后无证驾驶摩托车不能简单定罪”的法官,以及做出很多此类案件不起诉尝试的各地检察官们(据他们介绍,这样的不起诉他们不会宣传,因为怕被误解。毕竟尺度严一点是不会错的,轻了反而会引来质疑)……他们都是“法治之光”。
在这条路上,我们并不孤独。冯波案二审过程中,本栏目曾经写过“只要脑子里有常识,心中有良知,正义就能实现”,当时有读者留言:常识和良知,不都是稀缺的吗?
其实,这两样东西都在法律人的心里,它们并不稀缺,但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被珍视。冯波案之后,我们将更加明确这一点:法治天下的理想,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常识与良知,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提斯,只要不离开大地,他就是不可战胜的。
“法治理想国”由中国政法大学教师陈碧、赵宏、李红勃、罗翔共同发起,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栏目。
主编 | 萧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