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兵马俑!中法将联合修复巴黎圣母院,相关负责人:均曾使用大量木材
极目新闻记者 孙喆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记者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中法将联合开展巴黎圣母院与秦始皇帝陵木质遗存和土遗址保护研究。
中国秦始皇陵与法国巴黎圣母院,都曾使用大量的木质材料,并存在过火木质遗存;中法双方将开展包括木材树种鉴定、保存状态评估、劣化机理、保护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同时开展土遗址耐久性和稳定性、制作工艺、病害识别评估及损害机理等研究;双方还将利用本次合作,共同培养文化遗产科技保护的青年人才。
5年前,大火吞噬了“欧洲文化的象征”
巴黎圣母院正式名称为巴黎圣母主教座堂,它是哥特式建筑,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于1345年完工,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古迹之一,后因雨果的著作《巴黎圣母院》而闻名世界,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甚至将其称为“法国和欧洲文化的象征”。
2019年4月15日,这座有“法国国宝”之称的建筑突发火灾,现场升腾起浓重烟柱,数公里之外可见。火苗很快吞噬一座尖塔,导致尖塔倒塌。紧接着,整个屋顶塌陷。
巴黎圣母院火烧木材现状(图源:人民网)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秦始皇帝陵与法国巴黎圣母院是闻名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均曾使用大量的木质材料且存在过火木质遗存。如秦兵马俑坑的建筑使用了大量棚木、枋木、立柱、地栿等木质构件,也出土了战车、兵器局部构件等木质遗迹,这些木质遗存在历史上遭到过不同程度的焚烧;而巴黎圣母院也保有大量木质建筑构件,其木质屋架在2019年被严重焚毁。因此,双方选择了木质遗存保护这一共性问题作为双方合作的切入点。
另一方面,秦兵马俑坑等考古遗址主要为土质,这类土遗址的保护与常见的露天土遗址不同,需要结合其自身环境与病害特征,面向考古、保护、研究、展示、利用的全链条需求,发展可持续的保护利用科学体系。因此,希望同法国的遗产机构一同开展考古土遗址的保护研究,同时,在国际上推广中国特色的考古土遗址保护理念。
某高校设计院部门主任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有数千年历史,不少知名建筑也是屡毁屡建,对于历史建筑的修缮通常情况下要尽可能多保留原有建筑信息,主要为原形制、原材料、原结构三个方面。历史建筑应根据现行消防规范标准要求采取保护措施,当无法完全满足规定时应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专项论证评审。资料显示,着火前的巴黎圣母院整个屋架几乎都是用木材建成,它的木质框架约耗费了1300棵橡树,相当于21公顷的木材。因此,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就巴黎圣母院火烧木材的保护修复等进行合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