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40万买院士”争议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今年都颁给了谁?
到底是学术荣誉还是商业交易?连日来,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含金量引发舆论质疑。有媒体调查后指出,这个“欧洲自然科学院”,虽然号称由欧洲多国科学家组织成立,但国内有多位教授都被披露曾收到有关参选该院院士的邀请函,声称付40-100万元服务费,就能增选成功,有的则表示“18万包过”。
5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协之声”发布署名为“钟科平”的评论文章《井喷式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折射出什么?》指出,各部门机构不应为“投机者”捧场站台。
中国科协在文章中指出,有关部门和机构要注重激浊扬清,着力为科技工作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公平的创新环境。一方面,着力清理各类“野鸡大学”“山寨头衔”“违规评比”“收费表彰”,避免给任何取巧、钻营的投机者站台,更不可向其倾斜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并合理评价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成果,确保其能够获得稳定支持,开展良性竞争。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国内多家学术机构和媒体频发“喜讯”,祝贺某某“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那么这些“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都是谁呢?
有网友在网上搜索出数十位近年来宣称“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各界人士,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4个月就有两位数以上国内各界人士宣称获得了这一“院士”头衔。
例如,今年1月3日,江西农业大学官网发布消息《我校副校长贺浩华当选2023年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近日,欧洲自然科学院院长V.Tyminskiy院士发来贺信,我校副校长贺浩华教授当选为欧洲自然科学院(Europaische Akademie der Naturwissenschaften)院士,以肯定其在水稻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创造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