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见城市灾害,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编者的话】

全球城市及其附属结构的面积只占到了陆地面积的2.6%,却承载了超过一半的人口,被高密度人口和建筑所占据的城市也是自然灾害损失最大的区域。如何评估和预防城市灾害,以及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是避免和减轻城市灾害的关键。本期解释城市将聚焦城市的灾害管理及其相关机制。

如何预见城市灾害,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图1 成都及其周边地区过去10年的地震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中国地震局数据绘制。

四是不确定性高。城市灾害不确定性归根到底是发生机制的复杂性所导致。管理学中著名的“海恩法则”认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重大事故看似偶然,实则是各种不安全因素累积的结果。城市灾害也是如此,重大的城市灾害往往是气象、地质、环境以及人的活动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所产生的。近年来,随着大数据计算的发展,人类在城市灾害的风险预测上前进了一大步,但距离完全预测和确定城市灾害尚有距离。

二、城市灾害管理需要五大机制的作用

尽管在一些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的力量仍显微薄。但一些管理机制在将城市灾害的损失和伤害最小化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城市灾害的预警和监测机制。通过历史数据以及城市多维特征建立有效的预警和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预测城市中可能发生的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等。及时发现灾害的征兆,并向城市中的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出预警。

二是城市灾害的应急和响应机制。一旦发生灾害,城市的管理团队和公众应该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包括组织救援队伍、调配救援资源、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等。应急和响应机制要能够确保救援工作的高效和有序。

三是城市灾害的恢复和重建机制。通过该机制尽快帮助受灾市民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同时注重灾后重建的规划和实施,确保重建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四是城市灾害的法律和政策支持机制。灾害期间往往伴随着各类谣言以及各类社会问题的出现,法律和政策的支持机制能够很好地保障社会的正常运作,并通过财政、人员等支持及时向灾害区域和受灾人群提供帮助。

五是灾害管理的公众参与和合作机制。城市灾害管理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合作,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社区、居民等各方的共同参与。这种合作可以形成合力,提高灾害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法国有一句格言,“治理,即预见”(gouverner c'est prévoir)。预见城市灾害,最大程度降低城市损失,便是有效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