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吹合肥模式了,盲目跟风就是一场豪赌


▲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图/视频截图)

▲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图/视频截图)

其实换个角度看,股权投资、资本招商模式,帮助合肥实现了产业升级,但合肥模式只是一环,合肥的崛起,同样是多维度因素叠加的结果。

比如,当年果断引进中科大,奠定了合肥产业升级的智力基础;比如,确立工业立市战略,为合肥锚定了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再比如,合肥不惧产业要素被虹吸的风险,主动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从产业配套做起;还有,推动强省会战略,拆分巢湖,做大合肥,提升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

合肥模式爆火之后,各地纷纷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一片热火朝天。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国各地政府引导基金共有283支,总管理规模近3.9万亿人民币。

现在很多地方跟风上牌桌,满世界找项目,希望像合肥那样,通过风投来为城市招商引资寻找解药,甚至脱离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什么项目热就投资什么,这才是真正的赌博。

在地方资本招商的焦虑下,一些“牛鬼蛇神”的企业也粉墨登场,拿着一份份华而不实的PPT来讲故事圈钱,忽悠地方政府投资,给招商引资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城市发展不是比谁的胆子大,比谁更有赌性,更敢冒险。成都投资锤子,南京投资拜腾汽车,南通投资青年汽车……失败案例实在太多了。

所以,是时候重新看待合肥模式了。

地方政府纷纷下场,以产投平台为纽带,深度介入企业经营,是否会影响市场竞争公平?在筛选优质企业时,是否具备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配套环境?再者,就算拉来了重点企业,这些城市是否会像合肥一样,见好就收,及时退出股权,交给市场化平台去运作呢?

如果这些疑问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那么对遍地开花的合肥模式,我们还是要多一些警惕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