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调研报告的关键,不靠“人手”靠“高手”
撰写调研报告的关键,不靠“人手”靠“高手”
高明勇 | 政邦智库理事长
对一个城市/地区来说,撰写一份政府工作报告或一份调研报告需要多少人?
最近,我与一些政策研究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些交流,期间谈到这个问题。
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不同城市的政策研究部门人员数量不等,有的投入多一些,有的投入少一些,多则十数人,少则三五人。但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撰写报告的关键,不靠“人手”靠“高手”——不管前期投入多少人,最后还是要靠关键的“高手”来统筹。
交流结束后,有两个问题一直挥之不去,何谓“高手”,如何成为“高手”?
那么,如何成为报告“高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高手”不是天上掉下的“林妹妹”,也不可能像山间春笋一样“拔节式成长”。从“新手”到“熟手”,从“快手”到“老手”,再到“高手”,这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精进、不断进阶、不断升级的过程。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资历阶段,认知度不同,关注点不同,乃至阅读的书目也不同,内涵、外现自然也不相同。
简单说:
新手要有兴趣,无兴趣难以入门;
熟手要有耐心,无耐心难以精进;
快手要有定力,无定力难以行稳;
老手要有志向,无志向难以致远;
高手要有境界,无境界难以逾越。
以阅读为例,不同阶段,层次也不相同。相对而言,新手、熟手,更关注“势”——在“模仿”中成长。不管是纵向,还是横向,大量阅读报告,阅读研究类的书籍,从形式到逻辑,萧规曹随,理解参悟,汲取养分。
快手、老手,更关注“术”——在“创新”中延展。这时候既要研读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社会学等相对“显学”的学科内容,还要关注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无用之学”,以此增加积淀,拓展视野,构建格局。
高手更关注“道”——在“超越”中成就。从“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不断追求摸索,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表达风格,可以蕴含万象的思想体系。此时读书,山川自然,都为书籍,人情冷暖,皆入笔端。
想成为“高手”,靠天资禀赋,也靠机缘巧合,靠后天努力,也靠刻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