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这样蹭热度?汽车被淹现场,有人拉横幅打广告
极目新闻记者 满达
多名钓友驾车进河道钓鱼,结果因为上游涨水被困,人员获救但车被留在了河道中间,其中有三台车所处地势较低,已遭水浸泡。4月7日,湖南省新化县资江水位上涨,有人在岸边围观被困在水中的车辆,还有人拿手机直播,一商家甚至找船行驶到三台车旁,拉了一条广告横幅。
3辆车被困水中引围观
这几日,在湖南省新化县枫林街道三洲村附近,总有人站在资江边上,用手机拍摄被困在河道中间的3辆车。视频显示,河道中间有一片地势较高的草地,已被河水包围。在靠近水的位置,3辆车排成一条线。6日的视频显示,3辆车所停的位置还露出了水面。7日的视频则显示,车轮的下半部分已被水淹没。另外,还有一台越野车停在地势较高处,暂无被水淹的危险。
当地一居民告诉极目新闻记者,4月3日,资江水位比较低,该处的河道有大片裸露在外,能开车从岸边直接到河道中间。当天,有多名钓友驾车到现场钓鱼。之后,因为上游水位上涨,钓友未及时察觉,有车被困在了河道中。当天下午,有救援人员驾船将被困人员救上岸,但车则无法脱困,其中有3辆车停在地势较低处,当晚车辆就被水淹了。第二天,水位略有下降,3辆车所停的位置露出了水面,但车辆仍然无法脱困。
事发后,有当地网友来到岸边,拍摄被困住的车辆。还有人每天更新视频,记录3辆车被水淹的情况。其中,有一辆车被水淹后,后备箱已自动打开。
4月7日下午,有多名网友来到资江边,直播3辆车被困的情况。当天因水位上涨,3辆车又被淹了。直播画面显示,3辆车的旁边,还有人竖了一条横幅,内容为“某某某黄牛肉”。有网友称,还有商家蹭热度打广告。
流量也该有温度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钓友自己被困,后来在他人救助下脱险,但车辆仍然被困水中,对车主来说,遭遇了黑暗的一刻。看到自己的车辆停在河道里,他们现在恐怕心急如焚。后期还涨不涨水?车辆会不会被冲走?这些都是未知数。虽然说,保险公司可以理赔,但车辆有没有买相应的保险,具体情况符不符合保险条款,同样是未知数。
如果说,发布现场视频乃至视频直播,是为了让网友知情,了解事情进展,那现场打起了广告,就让人寒心了。专家称,当别人遭受灾难时去蹭热度做广告,从社会道义上来说,让人感觉不太好。
其实,广告里也有是非观,广告也该带有人性的温度。当事人称,去现场拉广告横幅,事先征得了对方的同意。但是,对方同意是一回事,如果广告传播到网上,不仅要看合不合法,还要考虑公序良俗。
广告的目的是传播商品信息,另一方面更应该传递温暖和温情,只有这样,广告才能打动人心,让人记住品牌,产生购买欲望。
客观说,在这样的场景打广告,先不说违不违法,至少给人强蹭流量的感觉,让人心生反感。再说,小车被困河道与黄牛肉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呢?再说,黄牛肉广告在网上传播,就一定会拉动销量吗?
水火无情,人应有情。广告应该传递温暖,给人信心。如专家所言,如果写上“洪水无情,不要在河道垂钓”之类的警示语,后面再带上商家的名称,这样有态度、有观点的广告,更符合现场的情况。
如果强蹭流量,有可能得不偿失。一些广告之所以翻车,就是为了流量而强蹭。
比如,某家电厂商的直播间里,主播穿着同款“免职裙”,某快餐品牌在营销文案上写着“大叔,你是不是偷拍我”,某企业借强台风登陆事件搞“风暴清仓”营销等,都是为了强蹭当时的社会热点事件,结果引来批评如潮。
真正的流量逻辑,不是跟风炒作,而是去浮去躁,创新营销方式。营销要讲品位、讲格调、负责任,才能打造健康向上的品牌认同感。再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总之,商家趁车辆被困河道来打广告,给人一种“乘人之危”的感觉。商家有必要提高营销水平,当地也有必要进行调查。如果该行为违法违规,应该立即纠正。
来源:极目新闻(记者:满达 评论员:吴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