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72小时美国火车,日籍记者:中国实现七成了…


(观察者网讯)虽然价格高昂、WiFi连不上、餐点也不佳……但《纽约时报》记者Hiroko Tabuchi仍然“剑走偏锋”,选择乘坐美国国家铁路客运公司(Amtrak,后简称“美铁”)的火车从纽约前往旧金山,进行了她梦寐以求的穿越美国之旅。原因无他,火车的碳排放要低于商业飞机,这是深刻于这名气候记者脑海的认知。

然而在结束这场耗时长达72小时的旅程后,本以为“在为拯救地球尽自己一份力”的Hiroko Tabuchi意外发现,这么做“吃力不讨好”,她反倒比乘坐直飞航班排放了更多的温室气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铁年代久远,而且它在美国东北部以外的地区没有实现铁路电气化,列车仍然在使用柴油运作。

“火车的电气化已经很容易实现。技术就在那里,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实现了70%的铁路电气化。”Hiroko Tabuchi在她的复盘报道中感慨万分,“我可能不会再坐火车跨国旅行了,除非美铁将铁路电气化。我们也只能做做梦了。”

究其原因,除了有美铁列车年代久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这个结果是美铁在“东北走廊”(波士顿至华盛顿)以外的地区没有实现铁路电气化导致的。文章称,在东北部以外的地区,美铁列车使用的是高污染燃料柴油。其援引美国交通部2022年的数据称,在波士顿到纽约的电气化铁路上,乘坐火车产生的排放量不及坐飞机或自驾的五分之一。

此外,Hiroko Tabuchi还发现,在里程超过700英里(1126.5408公里)的长途行程中,乘坐大型的直飞航班会比坐火车排放更少的二氧化碳。

她在文中表示,航空业是最难脱碳化的行业之一,相比之下,铁路电气化已经很容易实现。她举例称,“技术就在那里。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已成功实现了70%的铁路电气化,并且还在加速进程。随着太阳能和风能的增加,电网会变得越来越清洁,依靠电网电力运行的火车也将越来越清洁。”

不过Hiroko Tabuchi也坦言,虽然铁路电气化并不是什么新颖技术,但美铁能否在“东北走廊”以外的地区实现电气化也得打个问号。因为在美国,铁轨归货运公司所有,而这些公司一直在抵制电气化。客运列车若是遇上这些货运公司的列车还必须停车让行,频繁的停靠重启也导致美国客运列车更加不节能环保。

美国能源领域专家迈克尔·巴纳德(Michael Barnard) 曾在一篇抨击美国铁路公司短视的文章中写道,在欧洲、中国等正明智地迅速实现铁路电气化之际,美国在找借口继续采取糟糕的做法,美国铁路协会(AAR)因其高昂成本而反对电气化。另据美媒报道,2021年AAR还曾发布文件,认为美国部分或全部主要铁路电气化是个“坏主意”,称此举既“没有必要”,也“没有经济回报”。

“让美国尚未电气化的铁路电气化很难吗?美国交通部和AAR之所以说很难,是因为他们至今坚持的就是错误的方法”、“非洲和印度尼西亚的高速铁路比北美还多,而且是电气化铁路……美洲是唯一缺乏能力和意愿去做世界其他地区已经基本完成的事情的地区。”巴纳德去年年底在《财富》杂志上刊文对此抱怨道,“北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赶上当今世界的水平,而到那时,世界其他地区的全电气化铁路都已经运营了二三十年了。”

考虑到这一点,也不难理解为何Hiroko Tabuchi在文末说,她可能再也不会乘坐火车进行跨国旅行了,“除非美铁将线路电气化。(不过)现在我们只能做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