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美军在南海作战准备明显增强


自2009年以来,美军在南海针对中国的军事活动频次显著提升。2023年,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活动有增无减,部分行动甚至异常接近中国大陆的海岸,极大推高了中美发生海空摩擦冲突的风险。

美军航母打击群活动、潜艇部署、演习演训等都有哪些新规律?美国在中菲仁爱礁等摩擦事件中扮演什么角色?美方频频在南海问题上挑事生非,为何毫无顾忌?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知事会客厅”栏目邀请到了“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胡波。他指出,2023年美军在南海地区军事行动的对华针对性进一步增强,作战意图越来越明显,并加速了无人平台(如无人机和无人艇)的部署,成为一个重要节点。

他表示,越是在国际局势紧张之际,美军越会出现在南海。今年适逢美国总统大选,美国会加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但我们需要从整体上审视美军在南海的军事行动及其与往年的动态变化,美国其实并未做好与中国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准备。

美军对华针对性进一步增强

知事: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发布了《2023年美军南海军事活动不完全报告》。据您的观察,与以往相比,美军在南海针对中国的军事活动有哪些新的特点?

胡波:首先从规模、数量来看,从2009年至今,美军在南海针对中国的军事活动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一变化源于美国战略调整,特别是其对中美竞争和“中国军力增长威胁论”的强调。2019年至今,这种趋势愈发显著。

具体到2023年,与前一年相比,美军的对华针对性进一步增强。首先,美国加强了航母打击群、潜艇和轰炸机的部署,这些针对中国的行动,其作战意图越来越明显,包括抵近侦察频繁接近中国领空。

其次,美国海空平台增量其实已到天花板,近年来美军一直强调增量,但其实也没增加多少,因此2023年加快了无人平台(如无人机和无人艇)的部署,成为一个重要节点。

第三,美国积极拉拢盟友和伙伴在南海开展军事活动和联合演习,但无论是域内还是域外国家,主打一个“贵在参与”,主要是美国用以发挥外交和战略影响的手段,军事上对美国并没有实质性帮助,我们不必过度夸大这种行动的影响力。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美菲同盟在去年的两国军事合作中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考虑到菲律宾的能力,我们不必过度夸大美菲军事同盟的影响。于美国而言,菲律宾最大的作用在于其地理位置,特别是其北部基地靠近台湾地区。无论是菲律宾自己搞“投名状”,还是美国拉拢利诱,总之美国成功地将菲律宾绑上了战车。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F-35C坠入南海照片。图源:环球时报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F-35C坠入南海照片。图源:环球时报

知事:您提到,越是在国际局势紧张之际,美军越会出现在南海,这反映出美国怎样的心态和目的?

胡波:美国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这导致了他们在处理地区冲突时的一种近乎病态的偏执态度,即一旦其他地区发生冲突,美国的第一反应不是去管控地区危机,而是担心中国会不会利用这种机会采取行动。因此,他们更关注的是中国,特别是南海和台海地区的局势。这种偏执的想法使得美国在外交和军事上更倾向于加强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存在,并采取措施对中国进行威慑。

知事:今年是美国大选年,您觉得接下来美军在南海的行动还会升级或更加频繁吗?

胡波:我认为在美国总统换届时,特别是在总统大选期间,美国往往会加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这是因为美国的战略文化倾向于通过进攻性威慑来进行防御,或者实施战略收缩。这种战略文化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

知事:据您观察,中美在南海有可能发生武装冲突吗?

胡波:短期内看不到这种可能。美国一直表示,对华要竞争而非冲突。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他们并未做好准备与中国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虽然一直在进行准备工作,但并未达到满意的水平。

此外,美国也承担不起与中国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的代价和成本。

最后,美国认为目前的情况对他们有利,希望通过非战争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但这显然是异想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