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刺客”,遇冷濒亡
钟薛高再次登上热搜,依然不是因为什么好事。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近日,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林盛被限制高消费。
自从被贴上“雪糕刺客”的标签后,缠绕在钟薛高身上的负面新闻一直没断过。“火烧不化”、欠薪裁员、官司缠身、账号停更、降价清仓……哪一根,会是压在这个品牌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资料图:冷柜里的雪糕。中新网 左宇坤 摄
03
走不通的营销之路
重营销而轻产品,是网红品牌的通病,也被认为是钟薛高如今走入困境的原因。
作为新消费品牌,钟薛高的快速崛起,可谓利用了国产高端雪糕市场的空白。曾经,钟薛高的叙事逻辑是:凭什么都是雪糕,国外的哈根达斯就能卖那么贵?凭什么都是20元钱,消费者愿意买一杯奶茶咖啡?
但问题在于,虽然定位高端,但钟薛高更多是在做营销而非品牌。以渠道+噱头+带货为发家路径,左手代工、右手营销的钟薛高展现的故事,仿佛是只要想好品牌名和包装,一个标准的新消费品牌就能迅速起量。
这一系列行云流水的营销手段背后,与林盛自身的工作经历密切相关。
此前有媒体报道,林盛是一位资深广告人,马迭尔、中街等雪糕老品牌都在他的营销下再度走红。林盛认为,网红是通向品牌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推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还曾经提出一个公式:品牌=网红+时间。
但市场显然没有给到钟薛高需要的时间。“跑得太快、下沉得太快,争议是必然。”林盛曾反思,好多问题都是由“快”引出来的,这些问题本来可以一点点解决,去等一等市场,等一等消费者……但靠一件网红外衣已难以扭转钟薛高的“高危”状态。
当然,发现此路不通的也不止是钟薛高,还有诸多曾经被资本捧上天的奶茶、烘焙、拉面品牌们,确实曾因为网红效应给产品带来过溢价。只可惜走到曲终人散才明白,仅靠华而不实的营销就能长久打动用户钱包的时代已经过去,无论什么细分领域的消费品牌,都需要真实的复购才能支撑业绩大盘。
“这不都是年轻人说的,网红产品嘛。年年都有新的,大家可能也就是图个新鲜试一下。你看我今年这又进了几十种新品,都是去年没见过的,但明年能不能再见到就不知道了。”说这句话时,张先生正在收拾他的雪糕柜,里面价格区间在4-13元的新品琳琅满目,等待着消费者的挑选。
这一轮对“钟薛高们”的洗牌,或许也是迎接下一批优质新品牌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