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品牌份额超过60%,抢了谁的市场?


此消彼长

在向新能源产业转型的道路上,汽车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巨变。

近年来,中国品牌乘用车迅速崛起,不断抢占其他国别品牌的市场份额。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127.8万辆,同比增长68.6%,市场份额上升8.8个百分点,突破了60%。

与此相对应的,法系、韩系、美系、日系以及德系品牌,都在中国汽车品牌崛起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式微,其中,法系和韩系尤其明显,德系、日系、美系品牌也不复当年盛况。

2023年,比亚迪、广汽集团、长城汽车、奇瑞等自主汽车企业销量强势增长,不断反超曾经占据销量第一梯队的合资品牌。而在各大汽车集团内部,合资品牌的销量占比几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

2024年开年以来,这一态势更加明显。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1月,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的批发销量均超过20万辆,奇瑞和长安也超过了19万辆,将汽车品牌月销成绩拉至了新的高度,更强劲助力整个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再上新台阶。

与此相对应,原本占据销量第一阵营的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1月则分别以15.89万辆和9.51万辆的批发销量位列第五和第六。前十榜单中的长城汽车以8.85万辆的批发量位列第七,东风日产、特斯拉中国和东风本田的批发销量则在6-8万辆之间。

几年间,中国汽车品牌不断抢占市场份额,重塑市场格局,且不断拉大与合资品牌的销量差距,几乎完全逆转了原本的处境与地位。‍‍‍

破“六”背后

就在四年前,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一度降至40%以下。中汽协数据显示,从2020年的38.4%、2021年的44.4%、2022年的49.9%到2023年的56%,再到2024年1月的60.4%,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不断刷新纪录。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份额萎缩最多的就是日系品牌,德系品牌其次,美系与韩系也不断后退。‍‍‍‍‍‍‍‍

在中国品牌实现“油电同价”、混动崛起之际,以经济省油为核心卖点的日系车遭到了最大的冲击。从各大汽车集团发布数据来看,日系合资品牌中仅有一汽丰田一家在2023年实现微增,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广汽丰田、长安马自达销量均呈现下滑态势,甚至个别品牌出现断崖式下滑。

日系的三大豪华车品牌,也在集体败退中国市场。讴歌于2022年4月宣布终止国内生产;英菲尼迪发展式微,游离在淘汰边缘;唯一出位的雷克萨斯,也从2022年开始下跌。

诸多品牌的萎靡,导致日系品牌近几年一直处于低谷期,在华零售份额起伏不定,最低时仅为16%左右。

相比日系,德系品牌的情况好上一些。尽管豪华品牌受到造车新势力的冲击,但坚守高端豪华产品矩阵与积极转型新能源依然令德系品牌奋力抵抗着下滑态势。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更是借着2023年的新能源价格战,冲了一波销量。

目前,美系车主要是通用旗下品牌(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与福特。从近年销量来看,上述品牌均走上了下坡路。

除此之外,韩系品牌现状也不容乐观。除了北京现代还在苦苦支撑之外,悦达起亚几乎已经销声匿迹。

在业内人士看来,合资品牌在燃油车时代优势满满,如今还是在用传统思维造新能源车。但在电动智能时代,这种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新的竞争格局。无论智能化还是性价比均不足以突围,也被中国品牌进一步拉开距离,甚至筑起高墙。

淘汰赛早已开始,自2022年以来,讴歌、三菱、广汽菲克、宝沃、雷诺、铃木相继退出中国市场。目前,在华发展处于淘汰边缘的合资品牌依然不在少数。

2024年刚刚开年,又一轮价格战已经“卷”起。在这样巨大的产业变革下,被“卷”的也不仅仅是外国品牌,中国品牌同样也在经历大浪淘沙,在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弱势品牌将被淘汰。

作者:郑宇

运营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