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执法部门再跟中国谈,释放了什么信号


当地时间2月18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王小洪在维也纳同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马约卡斯举行会晤。

这是近期中美执法部门进行的第三次沟通。

在这次的沟通中,王小洪表示,双方要落实好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重要共识,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推进两国禁毒和执法合作。

谭主集纳了过去半年关于中美执法部门沟通的2319万字报道,中美禁毒话题一直是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去年年末以来,境外媒体对芬太尼话题的关注度急剧上升。

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止痛药,最初被用于临床。但芬太尼具有成瘾性,并且使用过量会导致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在美国,随着芬太尼被滥用,一些不法分子将芬太尼及其衍生物用作毒品拿来流通。

美国如何推动恢复对华禁毒合作,将是我们窥探美国眼下对华行为逻辑和状态的一个重要视角。

中美禁毒合作,反映着中美关系怎样的变化?

中美禁毒合作,只能帮助美方创造解决相关问题的外部条件。美国至今没有正式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美国自身制度与行政管理的漏洞,才是造成其毒情泛滥的根本原因。

回顾国际禁毒的历史,从115年前在上海举办的万国禁烟会议,到联合国三大禁毒公约,美国都参与其中。

今天,当美国转而成为全球最大的毒品消费国,美国的逻辑,发生了转变。

美国内部治理机制的失效,导致其问题愈发复杂外溢,更加脱离控制范围,必须转向外部寻求合作与解决办法。

芬太尼问题反映的是美国治理机制的深层问题。

比如,国会两党政治极化,无法推动立法解决问题。有不少有关打击芬太尼贩运的法案,在美国国会中都难以推进。有人形容,在美国当前制度下,治理芬太尼难度堪比控枪。

再比如,联邦政府与各州自治的分裂。当前,美国多州实行“大麻合法化”,这反映了美国各州在毒品管制的问题上又存在政策不协调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摆在拜登政府眼前最迫切而又难解的一些困难。将芬太尼问题作为靶子,通过国际合作推动进展,也成为了拜登政府寻找政治转机的一条出路。

这反映出了美国当下不得不承认的一个处境:

美国越来越意识到,很多问题靠自己无法解决。过去三年,在外交上已经印证,很多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美国已经无法凭借一己之力,一意孤行,随心所欲。

现在,甚至连国内系统性的问题也是这样,美国越来越需要寻求外部合作和帮助。

既然要合作就要以平等和尊重的姿态来开展,在这次的交流中,王小洪要求美方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切实解决中国留学生在美遭受无端滋扰盘查、中国驻美外交领事机构和人员安全、针对中国相关机构和人员的签证限制等问题,为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这是当前美国处理国内问题,需要正视的事实,也是美国对华关系,需要正视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