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主流民意是“生活”,谁又不是?


历史1月12日,台湾地区又选出正副领导人,民进党的赖清德和萧美琴当选,这也打破了之前国民党和民进党各干八年“总统”的轮替局面。

未来,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真的需要更大的智慧了。曾经去过台湾,也有一些台湾朋友,我特别希望两岸和平,能一家亲,能自由来往,因为我太爱台湾,太爱台湾人。这种爱,因为曾经去过,而真实和具体。

台湾行

2008年,马英九曾说,希望每一位大陆观光客都来台湾三次,第一次是走马看花,第二次是深度旅游,第三次是休闲度假。

我的第一次台湾行,就是走马观花。那是2018年底和2019年初,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去台湾,待了14天。原本想再多待一段时间,但可惜大陆人士自由行最多只能待半个月。在台期间,我去了台北和高雄,领略了很多以前从未经历的美好,也结识了一些热情真诚的台湾朋友。

“悲情”,一直贯穿于台湾历史——从清政府将之割让给日本,再到日本将其还给中国,然后又经历了几十年的戒严。今天,两岸关系的各种不确定性,又始终让台湾人无法真正安定下来。

这次胜选,民进党又将至少执政四年。连续执政八年之后,很多台湾民众其实对民进党有很多不满,从这次的选票中也可以看出。赖清德的得票数,较四年前的蔡英文,少了两三百万票。“下架”民进党,成为不少台湾人的愿望。但是国民党不争气,推不出可以撼动民进党的人选。

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党,如果依然不能彻底放下曾经执政党的架子,彻底转型,恐怕连如今第二大党的位置都保不住。

不过,如果国民党洗心革面,拿出勇气和雄心,以后未尝不能咸鱼翻身。就像蒋经国曾经对他的同志所说:即使被人民选下台,将来政绩好了,仍然可以再被选上。

柯文哲的民众党,虽然才成立四年,但在此次选举中,竟然拿下26%的选票,可谓最大赢家。民众党的支持者中,年轻人很多,这意味着民众党较蓝绿两党,更有生机和希望。

过去民进党是台湾年轻人的首选,如今遭到许多年轻人唾弃,因此国台办说民进党不能代表主流民意,也是有依据的。

台湾的主流民意,到底是什么?台湾作家廖信忠说,台湾各族群间的最大公约数就是“生活”,政权再怎么更迭,政治再怎么纷乱,即使在悲情之下也要苟延残喘得生活下去。他说,两岸在价值观、意识形态上差得太多,讲几句话不投机就吵了起来,可是大家都在生活,撇开政治这些上层建筑的事,你却能在那些最柴米油盐,最俗气的事中找到共鸣。

不管是大陆人,还是台湾人,只要是正常人,大家共同的心愿都是好好生活,有的吃有的玩有的住,孩子有好的学校上,自己有好的工作好的身体,老人有病可以有免费医疗。打生打死,从来不是老百姓的选项。

这次投票结束后,网络上也流出台湾人恐慌的消息,一些台湾人在考虑移民,加拿大、澳洲等地都是台湾人的热门移民地。

只有和平,并且是永久和平,才能让台湾的发展真正走上康庄大道。否则,台湾的发展永远都有上限。从这个意义上说,大陆和台湾确实是命运共同体。

很多人认为,台湾的崛起靠的是蒋介石从大陆运去的巨量黄金。其实比巨量黄金有更大价值的是,美国给台湾提供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和开放的全球化市场。因为可以自由进出国际经济,台湾才能成长为一条“小龙”。与台湾相似,中国改开以来的巨变,也是得益于和平开放的国际环境,西方发达国家向中国输出了资金和技术,并打开了自己的市场大门。

“我好像要答应,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这是席慕容诗中的一句很美丽的话。山路崎岖不易,但若能携手走到山巅,一定是两岸人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