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羽绒服价格高企的背后:原料涨价与营销费用攀升
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
时值寒冬,“羽绒服”这一市场单品也成为备受关注的刚需单品,但羽绒服越卖越贵,似乎是近几年冬天都不会缺席的话题,日前,“国产羽绒服卖到7000元”的热搜再次引发消费者对“国产羽绒服涨价”“你能接受千元以上的国产羽绒服吗”等话题的关注和热议。
“科技感”“时尚感”十足
千元以上羽绒服十分普遍
搜索“四川省省服”出现商家
与北方“军大衣”爆火出圈不同的是,四川也有自己的御寒神器——棉服,也被称为“四川省省服”,由于四川冬天又湿又冷的“特色”,因此,四川的“省服”需要具备保暖透气、结实耐脏等特性,便宜又保暖的棉服也成了四川保暖神器,有四川人戏称道:“这个冬天你可以没有羽绒服,不可以没有棉服!”从购物平台可以看到,搜索“四川省省服”便可看到销量排名第一的商家有近10万的销量。
“当羽绒服变得时尚,被贴上更多标签,就变成一大潮流,现在的羽绒服实际上具有‘时尚单品’‘御寒衣物’双层属性,其中‘时尚单品’的属性是让羽绒服价格持续上行的原因之一。”有大消费研究员对记者表示,在羽绒服传统产业时代,同样用料的羽绒服并不贵,千元以上的羽绒服较少,但随着国际羽绒服品牌在国内爆火,从而带动国内羽绒服产业不断升级迭代,羽绒服就成了“时尚品”,价格自然会有除却成本之外的“设计溢价”“品牌溢价”。
对于冲锋衣等御寒服装爆火的原因,该研究员表示,御寒需求是“刚需”,羽绒服太贵后,自然会出现替代品,冲锋衣等服装爆火也是该原因。“除却一部分服装‘跟风’爆火外,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才是冲锋衣爆红的根源,冲锋衣品牌也在根据年轻人的喜好进行改良,同时,年轻人越来越注重性价比与实用性,自然会带火羽绒服的替代品。”该研究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