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最大的打工人,为什么都在东三省?
图片来源:《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3》
如何激发中国的人力资本总量持续增长?最简单的方法是增加受教育程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蔡昉曾对《财经》指出,国际经验表明,学前教育更具通识性,是社会回报率最高的公共投资。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后,义务教育阶段的人数进一步减少,更应将“钱花在刀刃上”。
“通过义务教育制度改革,将学前教育与高中教育同步纳入义务教育,愿意接受更高阶段教育的人口数量也会增加,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将会大幅提升,中国的人力资本水平自然也会再次增长。”蔡昉建议。
除了人力资本水平受影响,老龄化背后亦是退休金缺口不断扩大的问题。
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曾在《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财通汇主办的“2023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分析,现行基本养老保险采用“现收现付”制度,即年轻人缴费给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65岁及以上人口在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多,将来可能出现一个在职人员缴费要供给一个退休人员,“这就压力很大了。”
为应对未来基本养老保险不够用、企业年金覆盖太少,作为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相应落地。出台一周年以来,董克用评价其“平稳有序、成绩斐然”。从四点来说明,第一,补全了养老制度的短板;第二,参与人数一年突破了4000万;第三,金融机构很积极;第四,因为个人养老金的推出,使得全社会更加关注养老问题。
尽管市场大且关注度颇高,但个人养老金“开户热、缴存冷”的情况依然存在。根据麦肯锡发布的《2023年中国养老金调研报告》,目前,中国个人养老金普及率高但购买率偏低,国内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了解度已达80%,而实际购买率仅为8%。其中,从了解到开户的转化率为45%,从开户到最终购买的转化率仅仅为23%。
如何破解这些问题?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叶小杰提出四点针对性建议:
第一,个人养老金投资期限过长,领取门槛过高,与投资者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可适当放宽个人养老金的领取门槛,兼顾投资者在非常规状态下的资金需求,以解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
第二,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同质化明显,同时受市场波动影响,权益类产品的收益率不太理想,影响到投资者的缴费意愿。建议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创新,同时加强投资管理,不断提高产品的长期稳健收益。
第三,税收优惠政策有待优化。建议根据不同投资者的需求,进一步优化税收优惠政策,提高缴费上限,让减税降费能真正惠及投资者。
第四,金融机构过于注重开户环节,导致开户人数虚高。建议加强宣传,让市场真正认识到个人养老金的重要性,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推动真正有需求的用户参与缴费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