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巴以临时停火,和平尚很遥远
【侠客岛按】
最近,巴以冲突的动向备受关注——
11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在加沙地带实施“人道主义暂停”;
11月20日,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访华,将中国作为国际斡旋的第一站;
11月21日晚,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召开,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推动停火止战 实现持久和平安全》的重要讲话;
11月22日,以色列政府与哈马斯宣布,双方临时停火4天。
巴以问题的症结在哪里?长期停火止战能否实现?我们与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北京大学以色列和犹太研究所研究员梅华龙进行了对谈。
1、侠客岛:哈马斯、以色列政府宣布停火4天。怎么看这份停火协议?
梅华龙:此次停火来之不易。目前看,彻底停火止战难度较大,但也有希望。本轮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反复强调是10月7日哈马斯火箭弹袭击酿成今日加沙局面,因此对决议“只聚焦于加沙的人道主义局势”表示反对。他们的诉求是哈马斯立即释放被俘人员并放下武器投降。
应该说,这种对事态的认识和态度与巴方乃至国际社会存在脱节。他们强调以色列遭袭是加沙局势的“因”,却忽略了它是巴勒斯坦问题几十年无法获得正当、有效解决的“果”。而且要求哈马斯立即投降,军事上也不现实。目前,哈马斯虽遭受巨大损失,但仍在奋力抵抗,且表现出较强韧性。
由于缺少能直接干预交战双方决定和行为的机制,能否长期停战,最重要的是双方如何评估战场进展。当前以军进攻不如预期顺利,加沙平民遭受巨大创伤,因而双方达成暂时停火的协议。国际社会应利用这一契机,争取敦促双方长期停火。
冲突双方特别是进攻方,不能仅将停火视作喘息的机会,战争不会带来长久和绝对的安全。只有全面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基本权益,巴以才有可能走出战火阴霾。
11月5日,以军在加沙城施放照明弹。图源:新华社
4、侠客岛:此次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代表团开启国际斡旋,首站选在中国。大国需要发挥怎样的作用?
孙德刚:大国需要负起责任,为推动巴以问题解决提供正能量,而不是一味偏袒,或通过培养地区代理人,用巴以问题制衡其他国家。地区内的大国应求同存异,共同推动巴以问题逐步解决。
今年,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带动中东“和解潮”,推动伊朗和多个阿拉伯国家关系回暖,这是中国发挥大国作用的成功案例,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致力于推进地区和平发展的能力。
在巴以问题上,中国也能在巴以、阿以间传话斡旋。中国是以色列创新全面伙伴,也是巴勒斯坦战略伙伴,与巴以两国和中东多国均有良好合作关系;中国坚持结伴不结盟,在巴以问题上不选边站队,不谋求私利,能够更好发挥斡旋作用。
梅华龙:相较于沙伊矛盾,巴以矛盾历史更长、程度更深,解决起来难度更大,但中国仍然在联合国框架内秉持正义。本次通过的安理会决议,就是中国在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期间通过的,对凝聚国际共识起到了基础作用。阿拉伯和伊斯兰代表团来华,也体现了利益攸关方对中国秉持公正立场的信任和赞赏。
我认为,中国可以继续与巴以邻国和其他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国家磋商,推进决议实施。国际社会要利用暂时停火的契机,敦促双方实现完全停火。下一阶段关注的重点是决议的实施,需要更务实的工作和持久努力。
采写/南乔、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