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泡沫中,牛顿真的亏了2万英镑吗?
牛顿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从小我们就被灌输了牛顿的不少故事。可惜有些是假的。比如有一则故事说,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被掉下来的苹果砸到脑袋,受此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个故事被人证实是后人杜撰。还有,牛顿曾经在英国金融史上著名的股市泡沫中亏损2万英镑,也流传很广,有人质疑这个故事也是假的,那么历史上的真相究竟如何?
牛顿出生时,父亲已过世,给他留下一小笔田产。1646年母亲改嫁,约定的条件是整修旧屋,另赠3岁的小牛顿一块地。母亲与继父再生一儿两女。1679年母亲过世,牛顿成为所有财产的唯一继承人,单是田产收益每年就有80镑。这样的物质条件,在17世纪的英国,不说土豪,但对36岁的牛顿而言,是足够优越的。此时,牛顿已在剑桥大学任教,后来又当选为皇家科学院的成员、院长,收入不菲。可以说,牛顿有足够的钱用于股票投资是肯定的。
1696年,牛顿担任皇家造币局督导(Warden),1700年正式担任造币局的局长(Master)。1703年,牛顿被选为皇家科学院院长(President),1705年接受安妮女王的爵位(Sir),直至1727年去世,终年85岁。牛顿不仅自己投资股票,而且因为担任皇家科学院院长一职,必须管理各项经费,大约在1710年,以科学院的名义投资1500镑,购买英格兰银行的年金与南海公司的债券,用收益来支付学院几位秘书的薪水。
图2:南海公司的股价及牛顿的投资。资料来源: Odlyzko (2019)
上图中的三条横线说明,牛顿在当年的4、5月卖出南海公司的股票时,股价已从2月的每百股不到200英镑,涨到350-550英镑。若牛顿在此时收手,大约可赚1.3万英镑。但是,牛顿就把股市所得又分四批买入:6月中旬以每百股700英镑左右分批购入;7月中买进一批,每百股1000英镑的天价。这时的股价已出现颓势,这时牛顿该做的事,应该是及时止损。然而他正像今天很多散户一样,采取了相反的做多的策略。7月底买第三批,每百股约900英镑;8月下旬买第4批,每百股约840英镑。
随后是股票泡沫被刺破,9月股票开始崩盘,股价像瀑布一般倾泻而下。到1720年底时,南海公司的股票变成每百股200英镑,几乎是股票开始上涨时的起点。牛顿在高位被深深套牢,造成亏损约2.5万英镑。
图2还有一条对照性的横线:“Thomas Guy卖出”。这位Thomas Guy先生,在股票上涨时及时抽身,狠赚一笔,后来建了一家名为Guy's Hospital的医院。图中还有三条垂直线标明“Newton buy for Hall”,是指牛顿帮挚友分三次购入南海股票。这个挚友的名字叫Hall,他死后,牛顿被指定与其他三人组成一个委员会共同管理。为Hall购入南海公司的股票,是四位委员加Hall的儿子Francis共同决定的,盈亏与牛顿无涉。今天,Hall的遗产投资账簿还保留在剑桥大学档案馆。
还有一个与牛顿理财相关的故事。东印度公司在1724年时,有48位股东拥有的股票价值1万英镑以上,牛顿是其中之一(有1.1万英镑的股票)。三年后他逝世时,这些股票已不在他名下。从中可知,牛顿是个积极的理财者。牛顿逝世后的遗产中,不仅有南海公司的股票,还有英格兰银行的股票和其他金融资产,总额高达3.2万镑,外加不动产,虽然不到富比王公的程度,但对一个独身老人来说,是非常惊人的财富(Westfall,1980)。如果牛顿在南海泡沫中,懂得及时收手,离世时应有6万英镑的遗产(赖建诚,2020)。
《红楼梦》有一句名言,用于股票投资是再恰当不过的:“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股票涨了以为还没有到头继续会上涨,我们总是想不起应该适时收手,直到股票跌惨了,走投无路才想起来回头是岸)。牛顿是了不起的科学家,但在股票投资中却并不比普通人高明多少。这与其说股市太凶险,还不如说人性的弱点,要完全战胜它,实在困难。
(作者丁骋骋为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间金融和金融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