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就是一切”!阿拉伯民众反思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


(观察者网讯)“从埃及到海湾地区,许多人对政府无力阻止以色列杀害巴勒斯坦人而感到‘挫败和沮丧’,阿拉伯国家没有做出任何有意义的行动,这表明其领导人对这场战争的立场与公众的看法之间存在隔阂。”

《南华早报》11月11日撰文指出,伴随着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死伤数的激增,越来越多阿拉伯民众意识到自己对巴勒斯坦人的深切同情,而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对以军暴行欠缺实质回应的政治现实,尤使民众失望。

在一些阿拉伯人看来,巴林、阿联酋等国同以色列建交并没有给巴勒斯坦人带来和平,阿联酋曾经面向犹太人的“宗教宽容”的努力,已是昨日泡影。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8日,埃及开罗,在记者联合会外,一名抗议者在示威中挥舞着V代表胜利的手势。图源: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8日,埃及开罗,在记者联合会外,一名抗议者在示威中挥舞着V代表胜利的手势。图源:视觉中国

至于阿联酋,该国一名29岁的顾问亚瑟表示,总的来说,2020年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并没有受到欢迎。

“那些持中间派观点的人曾希望,正如《亚伯拉罕协议》中所承诺的那样,关系正常化会让巴勒斯坦人的处境变得更好,但这些协议或实现和平的步骤从来没有实现。在今天,情况看起来更糟。”

一名开罗美国大学的学生表示,“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并不认为这项条约意味着什么,而仅仅是给以色列和美国带来了经济利益。”

《南华早报》提到,尽管公众情绪不佳,阿联酋同以色列有过和平共处的回忆。

2021年,阿联酋的文明交汇博物馆举办了第一次大屠杀展览;今年早些时候,亚伯拉罕家族之家也在首都阿布扎比开业,这是一个拥有犹太教堂、基督教礼拜堂和清真寺的跨宗教建筑群。然而阿拉伯世界在打击反犹太主义和促进宗教宽容方面所做的努力却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

“从宗教角度来看,促进宗教宽容是件好事,尤其是当你试图与穆斯林国家盛行的言论作斗争时,这些言论经常将犹太人描绘成敌人。”亚瑟说。

“但是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些促进宽容的努力是否旨在结束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如果不是,你建多少犹太教堂或博物馆都没有用。人们永远不会接受它。”

报道称,埃及的穆斯林和犹太人已经共同生活了几个世纪,在对以色列当下的暴行感到愤怒之外,埃及人深感遭到背叛,并且相当困惑。

赫达耶特说,“作为一名埃及穆斯林,我对犹太教并不陌生,它在埃及兴起,不同信仰之间的和平共处曾在我们国家根深蒂固。”

“这是我们在1979年伸出和平之手的众多原因之一,尽管和平协议历来对巴勒斯坦不公平。”

艺术家谢里夫则问道:“犹太人在世界大战前与我们和平相处。发生了什么?我们没有在大屠杀中杀死他们。”

“为什么巴勒斯坦人要为他们没有做过的事情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