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真完了?
这几天,位于北京朝阳区霄云路26号的鹏润大厦前,想来探个究竟的人恐怕比来上班的人还要多。
这里是国美总部,一度是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顶级写字楼,地处核心商圈,毗邻使馆区,大厦顶层甚至还有两个直升机机坪,它也曾见证国美创始人黄光裕三度登顶胡润百富榜。
据界面新闻报道,目前楼内涉及国美业务的大多数楼层都已无人办公。双11的热闹,完全与这里无关。
图源/国美App截图(11月4日)
至于“家·生活”战略的重要部分、2021年4月上线的“打扮家”App,虽然承载了黄光裕在家装家居领域“再造一个国美”的梦想,但到去年7月,打扮家全线业务已然暂停,穿插其中的是高管离职、业务停摆、裁员欠薪等新闻。
转型诚然不易,姑且不论国美的策略问题和黄光裕的个人风格,但在电商业务线上线下融合的过程中,面对早成庞然大物的互联网巨头们,积重难返的国美连烧钱的资本都没有。
黄光裕出狱前几年,国美零售的股价一度徘徊在1港币上下,每次传出其出狱消息都会迎来一次波动,去年2月黄光裕正式出狱后,股价一度涨至2.38港币,是近几年来的最高位。
只是赛场变了,对手变了,连游戏规则都变了。入狱十几年的黄光裕,再也没有机会带领国美追上不断向前的新时代。
传统家电巨头还有机会吗?
面对国美总部的人去楼空,资深家电行业专家张彦斌不免遗憾地表示,这只是最终的结果,其实自黄光裕归来,种种迹象就表明国美迟早会有这一天,也再度印证了那一句话,“国美不是败给了竞争对手,而是败给了时代”。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22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线上渠道主导、线下渠道辅助”的格局进一步巩固,京东以36.5%的份额位居第一,天猫占16.2%,苏宁易购从上一年的16.3%降至8.7%,而国美仅剩下2.1%的市场份额,排在了拼多多之后。
二十年前四足鼎立的国美、苏宁、永乐、大中,如今能打的只剩苏宁。而在深交所上市的苏宁易购,也因为连续亏损变成了“ST易购”。
这几年疯狂追赶、多领域尝试的国美,则像是在走苏宁走过的路。
2008年,黄光裕入狱当年,苏宁营收第一次超过国美,坐上市场霸主的地位。2011年,苏宁易购净利润达到48.86亿元,达到迄今的巅峰。
也正是这一年,京东停止合作支付宝,第一轮电商大战爆发。为了快速转型线上,扩充电商运营、物流仓储、流量资源等,苏宁开启了多领域“买买买”模式。
公开资料显示,苏宁于2012年收购母婴垂类电商红孩子,2013年高位接盘PPTV,后又收购满座网、努比亚、天天快递、江苏足球俱乐部等。到了2019年,苏宁易购又花48亿元买下家乐福中国80%股份。
但是,把盘子做大是把双刃剑,既能够产生聚合效应,也带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竞争威胁。一时间,除了老对手国美、京东之外,阿里、美团,甚至大型商超、物流公司,都在和苏宁竞争。
零售没赚到钱,投资产业又带来了数百亿的债务。2014年以来,苏宁易购扣非净利润连年为负,2021年这一数字高达-446.68亿元。
于是在2020年有了“苏宁置业商票逾期”的消息;同年12月,张近东以个人名义将苏宁置业的6.5亿元股权质押给淘宝;次年6月,张近东成了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超过30亿元。再然后,张近东、张康阳父子被“全球追债”。
直到2021年迎来国资驰援,张近东辞任董事长,苏宁开始艰难求生,目前已经略见好转。
2023年上半年,苏宁易购实现营收340.4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亏损为19.30亿元,同比减亏29.60%。如不考虑家乐福中国闭店带来的一次性相关赔偿等费用支出影响,上半年公司业务经营相关的利润亏损5.47亿元,同比减亏 72.32%。
而竞争对手京东,营业收入已经从2012年的不足500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1.05万亿元,2022年京东集团净利润96.91亿元。
在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看来,国美和苏宁走向衰败,根本原因在于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人民对家电的需求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全国改革开放之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升,家庭添置家电形成了强烈的刚需和时尚的潮流。创立苏宁和国美恰好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尤其是国美,同时打通了上游厂商和下游消费者之间的中间渠道,变成一个强有力的渠道。
第二阶段是京东的出现。2008年京东正式上线家电业务,彼时正值大多数家庭第一批家电到达使用寿命。于是,京东凭借价格、物流优势成为继国美、苏宁后新的购买途径。
如今家电市场已经从增量市场进入到存量市场,无论对京东还是对于国美、苏宁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说白了现在的老百姓很多不太需要新家电。
尤其是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家电市场全年零售额规模为8333亿元,同比下降6.5%。继2021年有所复苏后,2022年家电市场零售总额为8352亿元,同比下降5.2%。
张毅表示,在整个家电行业遇冷的情况下,“卖”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做电商也好,线下也好都会很艰难,这也是国美面临的最大问题。
再看国美、苏宁的竞争对手,无论是京东,还是阿里、拼多多,都是多品类发展,并且价格优势明显,在这方面国美和苏宁没有竞争优势。无法在品类和价格上去竞争的情况下,像美团做即时零售,也是出路。
张彦斌补充道,家电作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疫情后的需求稳步恢复仍是可预期的。国美、苏宁这些曾经的渠道主流,难就难在如何与时俱进,将自己的优势资源潜力发挥出来。
正如国美关店败退之时,很多腾出的店面转而成为京东家电全新的线下旗舰店。并不是线下门店不行,而是经营之道出了差错,苏宁实体门店与线上电商配合下的有序经营也足以说明问题。
“国美现在应该了解,不是做一个App就叫转型互联网了。”张彦斌说。
作者:梁婷婷 贾诗卉
编辑:田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