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去年全国PM2.5浓度微降,重点区域改善不佳
2021与2022年全国和重点区域臭氧年评价浓度
减污降碳工作持续发力
报告显示,2022年,重点工业行业继续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其中全国粗钢产量为10.13亿吨,同比下降2.1%,全国水泥产量为21.2亿吨,同比降幅高达10.8%。同2018年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前相比,吨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排放量下降了一半,排放标准已经达国际领先水平。不过,钢铁、水泥两大行业仍存在产能过剩、超低排放改造缺乏统一标准、部分企业存在数据造假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25.6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容量为11.2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3.8%,同比降低2.9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历史上首次超过煤电装机比重。这些进展都为“双碳”目标和大气污染治理贡献了力量。
“蓝天保卫战”进入持久攻坚阶段
报告认为,虽然 PM2.5 达标城市数量持续增长,但我国整体空气质量仍然与世卫组织的指导值有较大差距,不能放松目标,放缓进度,需要设置更严格的空气质量管理目标,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发挥有力的引领和约束作用。
传统的治理方法已行之有年,减排的潜力在逐渐收窄,若想在当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所在。报告建议:配套出台煤电灵活性改造激励政策机制,审慎把控煤电增量,积极推进电力行业低碳绿色转型;创新管理与技术,推动重点工业行业的清洁低碳转型;推进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深入衔接融合,释放更大运输结构优化调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