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城市,患上了网红焦虑症
▲淄博烧烤(图/视频截图)
像淄博这样调动全城资源,投入到烧烤经济,投入到文旅产业中,热闹归热闹,但投入产出的效率,是不是最高的?地方政府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投入,到底值不值得?这些问题都应该认真思考。
老工业城市淄博,因为烧烤经济出圈,这种巨大的违和感,被低迷的经济数据印证,它说明归根到底,地方还是要因地制宜,培育自己的经济和产业特色。依托特色去做城市营销,流量的价值才能最大化。
最后,地方要在流量竞争中获益,更应该尊重经济和市场规律,尊重传播规律,避免干预思维和长官意志,让市场回归市场,回归长期主义的理性决策。
前面提到,社交媒体时代,城市营销往往是自下而上的。一些城市的走红,就是民间力量自发打卡传播的结果,充满了偶然性、随机性。恰恰是偶然和随机,走红才显得真实,不是一种刻意的营销。
地方要做的是因势利导,不能为了流量最大化而跟风模仿,介入太深,甚至为了走红而不惜调动各种资源,搞“All in”式的押宝。
淄博为什么走红?对地摊经济的开放管理,保留了城市的烟火气,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有的城市在追逐夜经济的流量风口中,集中规划各种网红打卡属性的夜市,试图变相地将地摊经济管起来,结果反而让夜经济变味了,根本没有人气。
总而言之,“泼天的富贵”不会平白无故降临,走红之后接住流量,比在互联网上走红,难度要大得多。
克制流量焦虑,回归经济、产业规律,回归营商环境、法治环境,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流量才能转化为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