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重庆发债422亿元缓释风险
重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八年在2100亿元上下徘徊,而近年卖地收入大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负担相对较重。
财政收入增长乏力、隐性债务负担较重的重庆,迎来中央一揽子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案重磅支持。
10月16日,重庆市财政局发布公告,成功发行了特殊再融资债券(下称“特殊债”),资金用来偿还存量债务。这是目前16个披露发行总额7236亿元特殊债计划的省份中,发债额度靠前的省份。
421.9亿元的规模,略低于重庆上一轮2021年发行特殊债额度(500亿元)。不过,根据近期披露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市级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财政部下达当地政府债券结存限额合计726亿元,重庆拟发行再融资债券,全部转贷区县使用。这也被视为后续重庆还可能继续发行特殊债。
为何重庆会获得较大特殊债额度?当地财政债务形势如何?
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的重庆,过去十年经济稳步增长,经济总量逼近3万亿元。不过,受内需动力弱、消费需求较为乏力及经济新业态发展滞后等影响,近些年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受经济增速放缓,叠加疫情冲击、房地产低迷、大规模减税降费等影响,当地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八年维持在2100亿元左右的水平。
重庆市财政局数据显示,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经过多年两位数较快增长,2015年首次突破2000亿元关口(约2155亿元)。不过,此后财政收入告别两位数高增速,增长缓慢。受疫情冲击等影响,2020年收入出现下滑(2095亿元),2021年恢复至2285亿元,2022年受疫情冲击加大、房地产市场低迷、大规模退税减税等影响,这一收入再次下探至2103亿元。这一收入规模在31个省份中排第19位,处于中游水平,财政自给率约43%。
随着今年经济逐步复苏,叠加去年低基数因素,重庆市财政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
重庆市财政局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85亿元,增长14.3%。不过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出现下滑,也折射当地经济增长承压。
以卖地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也是地方重要财源。尤其对土地财政依赖度较大的重庆来说。不过受近些年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重庆卖地收入大幅减少,这对当地财政也造成一定冲击。
根据重庆市财政局数据,2017年开始重庆市政府性基金收入站上2000亿元以上台阶,此后小幅波动,2020年达到2458亿元高位,2021年小幅下滑。2022年受楼市低迷等影响,卖地大幅减少,政府性基金收入首次跌破2000亿元关口,为1754亿元,同比下降23.6%。
今年这一收入也持续下滑,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充满挑战。重庆市财政局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22.9亿元,下降20.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540.3亿元,下降22.9%。这距离全年政府性基金收入1827亿元目标有较大差距。
此次特殊债发行文件之一、重庆地方再融资一般债券(六期)-(九期)信用评级报告(下称“评级报告”)称,近年来,重庆市综合财力有所波动,中央对重庆的转移支付波动增长。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来源,未来房地产市场波动可能对政府性基金收入产生一定影响。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重庆财政收入总量处于全国中游水平,不过收入质量不高。尽管当地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从全国来看居中,但与其他直辖市相比这一收入规模相对偏大,对土地财政依赖较大。
图表来源:粤开证券研究院
重庆市财政局表示,今年运用改革方法、市场化机制,规范开展债务展期重组,接续到期政府债务,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守住财政风险底线。压实各方责任,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开展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