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她为什么换了导师”,未必就是无聊的课题
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9月23日,一名博主在社交网络平台分享一篇硕士研究生论文《她为什么换了导师》,该分享获得过万点赞,涉及的论文也随之受到关注。
据报道,论文显示,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相关专业2014级的学生。该论文为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于2017年完成。目前,该论文的知网下载量已超过7000次。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认为论文内容有趣,对于论文中的案例,有人认为自己和主人公一样,也有人认为这是学生过于任性。还有声音指出,这一研究题目能作为学位论文,本身也体现了学校的“开放和包容”。
论文的目录(来源:红星新闻)
以这篇论文来看,属于师生关系的案例研究,从作者的个人经历下笔,有亲身体验,写起来或许有更深切的体会,论文小节标题中包括“遭遇‘下马威’”“苍白蜜月期”“实习风波‘劫’”等,博主称其为“学术圈自己的小说”。论文的前半部分似乎以叙述为主,后半部分则带有分析研究的学术味,诸如在“反思换导师事件”这一部分中,作者认为,存在导师准入制度固化封闭、导生匹配制度僵化单一、教育性和学术性淡化、导师评价主体单一、导师评价过程和方法缺乏系统性、导生主体责任意识不足等情况。
导师与学生原本可以是相互尊重、彼此合作的友好相处模式。2020年,教育部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要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导师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要“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
导师与研究生的相处是有边界的,《她为什么换了导师》在网上走红了,如果能引发有关师生关系的思考,促进导师与研究生的良性互动,也就不会枉费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