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内核:深入注解(linux内核注解)


Linux 内核是操作系统内核,最初设计由 Linus Torvalds 在1991年开发。它采用Unix风格内核同时又包括了其他特性,如TCP/IP堆栈,POSIX多线程性等。Linux 内核被广泛使用,它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本身的操作系统,以及嵌入系统,比如移动设备,智能电视,汽车,机器人等。

Linux 内核的开源性表明,可以任意查看和使用源代码。另外,Linux 内核对新功能和调试性能有很高的灵活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的模块和组件,实现版本升级和CONFIG化开发,有利于全面、灵活、可控、可靠地进行操作系统功能开发和调试。

Linux 内核由数以百计的模块和驱动组成,每个模块都提供了一定集的功能,并且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很低。Linux 内核以及其中的模块(如构建在其上的驱动层等)通常写成C语言。下面,我们演示了在Linux 内核上说明如何添加或删除一个新功能(或者驱动)的代码实例:

#include

){

struct my_data *data;

if (my_probe (dev) != 0)

return -ENODEV;

data = kzalloc (sizeof (*data), GFP_KERNEL);

if (!data)

return -ENOMEM;

/* Do something with data, e.g. set up data fields */

dev->driver_data = data;

return 0;

}

static void my_remove(struct device *dev)

{

struct my_data *data = dev->driver_data;

if (data) {

/*Do some cleanup, then : */

kfree(data);

}

}

/* Replace the platform device’s existing driver */

static struct platform_driver my_driver = {

.probe = my_probe,

.remove = my_remove,

.driver = {

.name = “my_drv”,

.owner = THIS_MODULE,

.of_match_table = of_match_ptr(my_of_match),

},

};

module_platform_driver(my_driver);

以上代码演示了如何添加或删除一个新功能(或者驱动)到Linux内核。my_probe信息提供了一些驱动如何连接到Linux 内核中,而my_remove 则模拟了如何从内核中移除驱动。在Linux 内核中,模块和驱动可以通过添加或删除新功能来进行定制,并可随系统升级而升级。

总之,Linux 内核允许不同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环境支持广泛的硬件和软件功能,其中的模块和驱动可以在更新的系统版本中快速调整配置以适应新的需求,提供强大的应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