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水烫塑料袋”的预制菜,解决不了校园食堂安全问题
“发展预制菜”不等同于“预制菜进校园”,更不能把命题偷换成:当下校园的食堂安全问题,只能用工业化的预制菜来解决
一锤定音。就“预制菜进校园”的话题,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明确表示:经研究,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教育主管部门对“预制菜进校园”亮出了明确的态度,还特别指出了预制菜本身“不成熟”的地方,并不像一些人强调的那么“高科技”,比如,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追溯体系等,所以要最大限度避免让孩子处于食品安全的不确定性当中,“不宜推广进校园”体现了真正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负责的态度。这是常识,更要坚守。
“发展预制菜”作为一项产业政策,被写进了国家相关的指导性文件里。但是,“发展预制菜”不等同于“预制菜进校园”,更不能把命题偷换成:当下校园的食堂安全问题,只能用工业化的预制菜来解决。
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参与起草的《预制菜》团体标准,把预制菜分为四类:即食(如八宝粥、即食罐头);即热(如速冻汤圆);即烹(须加热烹饪的半成品菜肴);即配(如免洗免切的净菜)。把速冻水饺、八宝粥罐头、洗切净菜等等,都放在了预制菜的“箩筐”里面,有误导之嫌。
此前,网传江西赣州蓉江新区、深圳等地部分学校食堂采用预制菜,但当地相关部门和学校大都予以否认。的确,目前不少学生餐食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但这跟预制菜不是一回事。因此,不能把预制菜跟冷冻食材、罐头食品、中央厨房配送等混为一谈。
公众对于速冻水饺等接受时间较长,抵触不大,但是,绝大多数家长对“预制菜”的最直观认知,就是“开水烫塑料袋,让人以为这是现炒的”。这种“预制菜”就已经暗藏着误导、欺骗的基因,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事实上,很少有饭店、食堂会主动告知消费者、用户提供的是加热的预制菜包。
而且这种“预制菜”为了达到长期保存、感官条件不至于太差的效果,必然选择重油脂、高糖、高盐、高钠、少蔬菜的烹饪方式。所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强调,目前的“预制菜”有悖于“吃得既绿色安全又营养健康”的标准。
工业化食品生产有其优势,也不必对合法的添加剂杯弓蛇影。不能用工业化食品若干标准的“科学”“合格”,就抹杀新鲜食材、即时烹饪方式在营养均衡、口感上的优势,不能说水果罐头更“安全”,就不许新鲜水果进校园。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未成年人的食品安全、生长发育是比天还大的事。要明白学校里的孩子吃午饭是没有选择权的,而且“进校园”的口子一开,就意味着数以千万计的孩子在发育的关键阶段要长期吃预制菜,这种不确定性是巨大的,构成了《黑天鹅》作者塔勒布所讲的“脆弱性”。而且,以“科学”之名横空出世的预制菜,也不是食品安全的解决方案,还可能进一步激化现有校园食堂经营不透明的矛盾,别指望用预制菜来化解信任危机。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克鲜
编辑 尹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