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5没带动股价,果链已在“转身”


9月17日,距离苹果iPhone 15开售已过去两天,然而“果链”公司的股价不仅未能上涨,反而下挫,截至15日收盘,立讯精密、工业富联等公司的股价均呈下跌态势。

经过多年“市场教育”,人们似乎明白,苹果新机并不是该产业链的救命稻草。业内观点指出,在消费电子市场持续萎靡的当下,上下游厂商均已“转身”。

股价难“上头”

好奇心上头的苹果带不动股价,就在其新品发布当日,Wind苹果指数跌幅达2.41%,科森科技、科瑞技术、博众精工、东山精密跌幅均在5%以上,水晶光电、立讯精密、长电科技等跌幅在3%以上,全板块仅兆易创新一股翻红。

果链企业股价的下滑并不奇怪,实际上,就在美东时间9月12日,苹果公司股价一度下跌2.5%,截至收盘下挫1.71%,总市值跌破2.8万亿美元。

之所以有此局面,一方面或许因为苹果“挤牙膏”式的革新令人失望,另一方面,包括瑞银、瑞穗在内的多家投行看衰iPhone 15前景,将苹果新机预期出货数量大幅下调,下调幅度超1000万部,预计iPhone 15出货量为7000万-8000万之间。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iPhone 14备货量在9000万部以上。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认为,手机出货艰难已经成为常态,即便是苹果也难以幸免。从消费端看,人们的换机热情越来越低,新品的刺激作用也愈发疲弱。

数据佐证了这一观点,据IDC最新发布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同比减少4.7%,降至11.5亿部,创十年来新低,该机构此前曾预测同比降幅为3.2%,如今预期再次调降,IDC称,手机市场萎靡的背后,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预期偏弱乃是主因。

国内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中国信通院最新数据显示,国内手机市场出货7月同比下降6.8%,截至2023年7月底,国内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5.1%,5G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5.3%,“旺季不旺”已经成为残酷现实。

洪仕斌认为,之所以如此,也是市场规律使然,由于智能手机高速迭代,几年下来,即便是所谓的“低端机”也能很好地满足人们使用需求,而高端产品的科技优势,只能在细分群体中获得认可,例如本次苹果A17芯片的提升,在普罗大众中感知并不强。

上下游均已“转身”

纵观手机市场不难发现,一台手机整机产生的利润越来越薄,推高出货量不再是品牌方首要考虑之事,品牌方转而推广生态,谋求增加互联网领域收入,这对上游硬件企业而言并非利好。

苹果最新发布的三季度财报可印证此观点, iPhone的收入占比已经不足整体营收的一半,三季度iPhone营收为396.69亿美元,同比下滑2.4%,在总营收中占比仅为48.5%。

与之相对照的是,苹果服务业务表现强劲,营收达到212.13亿美元,占据了总营收的 25.9%,创下历史新高,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配件也成为苹果业绩的亮点之一,该类别三季度的营收达到82.84亿美元,占据了总营收10.1%,iPhone的支柱地位似乎逐渐被动摇。

产业观察家许意强对北京商报记者评论称,当下审视各手机品牌市占比,已经不能从狭隘的出货量上衡量,随着各品牌均多元化发展,除手机之外还有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多条产品线,故而需要综合多个领域与条线评估品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筑牢品牌生态圈已成为更加迫切的任务,而这正需要通过服务业务达成。

与此同时,上游企业也意识到过度依赖大单品、大客户的风险,力求多元化发展转型,例如以生产苹果配件闻名的立讯精密便积极切入汽车领域,而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眼中,企业能否多领域发力,打造出新的增长曲线,才是买入与否的依据。

对此,立讯精密方面表示,公司早在2008、2009年左右便以二级供应商的身份学习、了解市场,汽车领域的许多部件,其发展思路与消费电子相近,这些都是能够利用的机会,未来公司有可能以OEM即代工生产的方式切入汽车赛道。

另有市场观点猜想,未来苹果MR产品能否成为果链企业新的增长点,甚至代替airpods、 iPhone如今的地位?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果链企业颇为清醒。例如立讯精密便表示,如果MR产品端成本以及应用平台建设成本均取得有效控制,那么有希望建立起千万级规模的市场,但所需时间难以确定,可能需要两三代产品的时间进行迭代。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王柱力

流程编辑:TF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