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重大转折之前,很少会提醒世人

▲纪录片《美国简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片段(图/视频截图)

▲纪录片《美国简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片段(图/视频截图)

近百年来关于“大萧条”的研究汗牛充栋,学者们也的确在20年代的美国乃至西方经济中“发现”了许多灾难将要来临的征兆,但这些都是后见之明了。在当时,无论实业界、经济学术界还是政府领导人都对未来充满信心。

仅仅在股灾爆发的前一个月,1929年9月,时任财政部长安德鲁·威廉·梅隆(Andrew W. Mellon,1855—1937)还向公众保证说:“现在,对于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没有担心的理由。”

确实也没有几个当时的美国人担心过,倒是“大萧条”让年轻鲁莽的美利坚学会了“唱衰”自己。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美国在一浪又一浪的“美国衰落论+他国崛起论”中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

04

前两天,一位在大厂做公关的同龄朋友小心翼翼问我:近来除了埋头读书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悟?

我回答说:当越来越多人对前景日益悲观时,前景的确不会太好,但大概率可能并不会太坏。

这便是我从历史的尘灰中翻到的积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