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的争议?


《沉默的真相》

《沉默的真相》

比如在离婚诉讼的过程中,如果一方有出轨的行为,或者有家暴的行为,那另一方提出精神损害赔偿,通常会被认可并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去认可和支持不需要鉴定另外一方精神上受到多大的损害,而是在这个场景之下,这类行为就对对方的精神造成了损害。

但是,现在的第34条的二、三款条文,并没有被客观化为某一类行为,它只说穿着服饰或标志有损精神、伤害感情。

如果做一个对比,就知道这个规定有待商榷。比如某个国家要求女性在公共场所穿黑袍、佩戴面纱,还要遮住脸(这个规定本身对不对,此处不作讨论),但这个规定很明确,没有穿黑袍、没有佩戴面纱,就算违反了规定。它并不是说穿着损害了某种教义、某种精神,就要受到惩罚,而是有一个客观的、大家可以观测的、可以证明的行为。

也就是说,从证据思维的角度来讲,第34条里的二、三款规定的执行,不会变成一个“以事实为依据”的执法,而会变成一个以主观判断、主观喜好为依据的执法

尾声.

如果大家对这条法律有所关注,或者对自己未来的权益有所关注,那么希望大家可以积极参与这次征求意见的过程。否则,将来每天出门穿什么、戴什么、朋友圈转什么、讲什么,都会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

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开征求意见的网址设计得很人性化,不需要注册、不需要实名,只需要点击选择所在的省份、职业,进去之后就可以提意见。

如果想更正式、更庄重一点,也可以选择寄信给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治工作委员会。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是9月30日,还有一点时间供大家去讨论、去研究、去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