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流向美国的两件文物,如何归还中国?
“文物可以归还,历史无法复原”
两件雕刻拜火教图案纹饰的围屏石榻构件,是2023年5月9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中国流失文物返还仪式的主角。围屏石榻是用石制屏风围成的“墓葬平台”,亦称围屏石棺床,在一些北朝到隋唐时期的高等级墓葬中用于放置骨骸。
上世纪90年代初,盗贼潜入中国一处可能是粟特人的古墓,用锯子切割了围屏石榻,将其走私出境。30多年后,经国家文物局授权,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出席在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举行的仪式,与美方签署返还协议,接这两件文物“回家”。
图片来源: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官方微信
大卫·吉尔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些行动最大的价值在于震慑:“这向博物馆、收藏家和拍卖行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如果你收集和占有被盗文物,你将面临刑事指控和调查,你的声誉将受到真正的打击。所以,你每买一件文物,都要进行尽职调查。”
尚不清楚检方下一步将对谢尔比·怀特采取怎样的措施。怀特案的总规模和斯坦哈特案相近。2021年12月,曼哈顿检察官办公室结束了为期多年的对知名收藏家迈克尔·斯坦哈特藏品来源问题的调查,共查没180件被盗文物,总价值超过7000万美元(约合4.8亿元人民币)。为此,检方对斯坦哈特实施了史无前例的“终身古物收购禁令”。
“文物可以归还,历史无法复原”
考古学家齐东方曾在文章中解释为什么“盗墓是非常可恨的一件事情”:“墓葬一旦被破坏,即使器物完整,学术价值也会大大降低。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器物,有准确的出土地点、出土环境、摆放位置,还有一起出土的其他器物的组合,提供的历史信息是一整套的。”而盗墓“不光破坏了文物,还把一些重要的历史信息都给丢失了”。
齐罗吉安尼斯坦言,绝大多数被盗、走私文物都无法被追回,这意味着被归还的文物形单影只,无法对学者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以本次被归还中国的围屏石榻构件为例,这两件各重达1000磅(约合453公斤)的石刻只是被切割的石床的一部分,换言之只是两件“床腿”。
过去,也存在一些幸运的例外。在谢尔比·怀特藏品中,有一件原本被考古学家判断可能出土于土耳其的文物残件,后来在希腊的博物馆里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从而被归还。人们也就此知道,它来自雅典机场附近的一处古墓。但这些奇迹发生的概率有多小?吉尔介绍,98%的情况下,考古学家无法找到被盗文物具体的坐标和完整信息。
资料显示,全球现存较完整的中国北朝至隋唐时期围屏石榻,有约20件。这其中,藏于欧美博物馆的大多来源不清晰或入藏较早,缺失出土地、年代等信息,对于学术研究的参考价值有限。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本土相继考古发掘虞弘墓、安伽墓、史君墓、康业墓等粟特人墓后,对粟特古墓葬石榻的研究才逐渐成熟。
“对于这两件新归还中国的文物,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它们盛放的是谁的骨骸?墓葬在哪里?具体是哪年下葬的?陪葬品有哪些?”齐罗吉安尼斯说,“文物可以归还,但我们永远丢失掉的是其讲述的历史。”
考古学家的另一件“伤心事”是:原本应和学界站在一起的专业机构博物馆,一些主事者不只是被动接受来路不明的馈赠,也涉嫌主动掩盖赃物。科尔盖特大学艺术和艺术史系主任伊丽莎白·马洛是另一位参与曼哈顿检方对怀特藏品调查的考古学家。2022年9月,她刊发文章,揭露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明知一件文物是1967年从土耳其境内盗掘、走私而来,却通过故意模糊对文物的介绍,“假装知道的远少于他们实际上知道的”,从而掩盖其来源问题。
曼哈顿检方近期针对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一系列行动,显示出这可能不是个例:去年春天,检察官没收了该馆的5件古埃及文物;同年,博物馆又向检方交出21 件古希腊和罗马文物以及一尊6世纪的印度教雕像。今年3月,大都会博物馆宣布将向印度归还 15 件物品。有报道称,该馆藏品中有1000多件物品与被指控走私的人有关。
此次被归还中国的围屏石榻构件,就由怀特出借,长期存放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其中一件在博物馆的库房中存放25年之久,但从未被展出。
马洛指出,故意隐瞒文物背景信息的行为,背叛了博物馆的科学和教育使命,“博物馆扩大藏品规模的愿望,不能以破坏其基本道德和公共利益为代价”。分析人士指出,这是因为一些博物馆和谢尔比·怀特这样的藏家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吉尔介绍,在欧洲国家,博物馆对公共资助的依赖更强,如果它们被发现购藏来源有问题的文物,会失去政府拨款。但在美国,谢尔比·怀特既是文物贩子的关键顾客,也是博物馆的“大金主”。她曾向大都会博物馆捐赠2000万美元(约合1.4亿元人民币)。2007年,该馆以怀特夫妇的名字命名了其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展厅。
2023年5月9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宣布,将聘请四名新员工专门调查馆藏150万件文物的出处源流,重点检查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入藏的数百件和“可疑经销商”相关联的藏品。博物馆还将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全面重估文物来源和收藏政策。
齐罗吉安尼斯仍在进行走私文物调查。他有一个全球性的志愿者团队,搜集最近数十年来的公开文物交易信息,以对比数万份走私档案。截至目前,齐罗吉安尼斯共识别出疑似被盗走私文物1664件,其中数百件得到归还。
“我时刻等待着可疑文物出现在市场上。”齐罗吉安尼斯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那些来自走私贩子的档案副本,他秘不示人,即使官方调查人员也不能随意查阅,因为“一旦泄露出去,经销商和藏家就会知道他们手上的某件物品已经被‘盯上’,他们就会转入私下交易,我们就再也找不到这件文物了。”